第419章 历史只会记住第一(第1页)

另一边,BBC直播间。

资深评论员詹金斯,此刻眉头紧锁。

面前摊开的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技术分析的词汇。

对位。

和声。

织体。

复调。

几次拿起笔,又几次放下。

“这首《永恒的记忆》……从结构上看,它似乎……并不复杂。”

詹金斯爵士声音有些干涩,透过麦克风传递出去,带着某种迟疑。

“旋律线条……很纯粹,甚至可以说……简约。”

“但是,它所引发的情感共鸣……这种……这种普遍性……”

他停顿下来,似乎在努力寻找一个恰当的词语。

最终,只是微微摇头,将目光从稿纸上移开,望向屏幕中那些因感动而落泪的观众。

法国国家电视台直播间。

评论员伊莎贝尔·杜邦眼眶微红。

她没有看任何手稿,双手交握放在胸前。

“我听到的是一条河流。”

声音轻柔,带着些许鼻音。

“一条流淌过岁月,承载着无数记忆的河流。”

“它或许不像莱昂先生的《执着》那样,拥有石破天惊的力量,要去征服毁灭。”

“更像是一种……浸润。”

“但却能悄无声息地渗透心灵,唤醒内心深处最柔软、最不愿触碰的角落。”

“那些关于爱,关于等待,关于守护的记忆,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无论拥有怎样的文化背景,都会被它触动。”

“这是一种……超越了技巧,甚至超越了音乐本身的……力量。”

德国,ZDF电视台。

评论员克劳斯·舒尔茨,正反复回放着《永恒的记忆》片段。

手指在平板电脑上不断划动,试图将乐曲的每个细节都纳入分析框架。

“从民族乐器的运用上看,江漓展现了……极高的融合度。”

“箫、笛子、古筝、二胡……这些东方乐器与西方管弦乐的结合,并非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有机共生。”

“但是……”

舒尔茨推了推眼镜,眼神中充满困惑。

“这种共生所产生的化学反应,却远远超出了传统乐理能够解释的范畴。”

“它所营造的意境……那种东方独有的空灵与悠远,那种对‘执着’的内敛又深沉的诠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