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全球知名艺术评论网站。
首页刊登了一篇,由资深乐评人艾米丽·詹金斯撰写的文章。
“《杀破狼》:一场精心策划的跑题盛宴?”
文中,她毫不留情地指出。
“江漓试图用一种近乎蛮横的方式。
将宏大叙事强行嫁接于,一个本应细腻内敛的主题之上。
其结果,便是这首听起来波澜壮阔,实则内核空洞,情感逻辑混乱的《杀破狼》。
我们追求的艺术创新,绝非这种刻意、以牺牲主题完整性为代价的炫技。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成功’的跑题。
似乎得到了华夏方面的默许甚至纵容。
这无疑是对莱昂·格拉斯先生极大的不尊重。”
这番言论,迅速被各大新闻门户转载,标题被修改得愈发耸人听闻。
《环球时讯报》:“音乐的公正性何在?江漓跑题之作引爆全球质疑!”
《每日镜报》:“华夏规则?大师挑战赛惊现‘指鹿为马’!”
电视辩论节目,邀请了数位文化界名流。
白发苍苍的历史学教授,菲利普·莫尔顿,对着镜头痛心疾首。
“这不仅仅是音乐比赛的公正性问题,更牵扯到那些……那些本不属于华夏的文化瑰宝。”
声音带着颤抖,眼神却异常坚定。
“那些所谓的‘流失国宝’,它们中的许多,是我们西方探险家、学者,冒着生命危险,从遥远东方带回来的文明火种。”
“它们在我们博物馆里,得到了最好保护,向全世界展现着人类文明的辉煌。”
“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文化血脉,成为我们历史记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授说得对!那些文物是属于全世界的!】
【凭什么华夏人说要回去就要回去?他们有能力保护好吗?】
【看看他们自己国家那些被破坏的古迹吧,我可不相信他们能善待这些宝物。】
【就是!这些国宝放在我们这里,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和研究,华夏人只会把它们当成炫耀的工具。】
另一位嘉宾,某著名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部主管,伊莎贝拉·罗伯茨,则换上了悲天悯人的表情。
“作为一名在博物馆,工作了三十年的文物守护者。
我与那些来自东方的艺术品,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她用手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