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国宝归乡近在咫尺(第1页)

“顾名思义,重点在这个‘新’字。”

“若只是在原有主题上小修小补,换汤不换药,那叫模仿,叫复制,不叫创新。”

“江漓以《永恒的记忆》为基,却能脱胎换骨。

赋予作品全新的灵魂与生命,将‘执着’从个体情爱,升华为家国大义,升华为民族存亡之际,舍生取义的执着。

这种‘新’,这种格局,试问在座各位,谁能做到?”

法兰西评委眉头紧锁,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显然在快速思索吴耀祖话中逻辑。

吴耀祖却已将目光转向细川隆太郎,语气中带上了几分冷冽。

“至于细川先生所言‘不应脱离主题之本’。”

“那么吴某想问,挑战赛的核心,究竟是主题的‘本’,还是竞技的‘本’?”

“我们今日齐聚于此,难道不是为了一较高下,看谁的音乐更能打动人心,更能代表艺术的更高峰吗?”

“江漓能在同样旋律框架下,演绎出截然不同,且更为波澜壮阔的意境。

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一种对艺术极致的探索。”

“这难道不是比死守着一个所谓‘主题之本’,原地踏步,更值得我们这些所谓的‘专业评委’所肯定和鼓励的吗?”

吴耀祖一番话,如连珠炮般掷地有声。

他站起身,目光炯炯,环视全场。

“况且,规则之中,何曾有过明文规定,二次创作不得升华主题,不得拓展意境?”

“法无禁止即可为。”

“若是因为江漓的作品太过优秀,超出了某些人固有的认知范畴,便要鸡蛋里挑骨头,横加指责,那恕吴某直言——”

老人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凛然正气。

“这不仅是对江漓的不公,更是对艺术本身的亵渎。”

“更是对我华夏千年礼乐文明的公然藐视。”

话音落下,评委席上一片死寂。

先前还言辞咄咄的几位西方与东瀛评委,此刻皆是面色变幻,或低头沉思,或避开吴耀祖锐利目光。

他们精心准备的“跑题”论调,在吴耀祖这番逻辑严密、气势磅礴的反击下,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吴耀祖缓缓坐下,腰背依旧挺得笔直。

那份属于华夏文人的风骨与担当,在这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没用激烈言辞去攻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