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我看,是莱昂君先前选择单一主题,识破了他想要用复杂技巧掩盖实力不足的诡计。】
【所以这个江什么漓的,才会如此心慌意乱,阵脚大乱之下,只能选择自己唯一有点经验的主题,试图苟延残喘。】
【没错,他就是怕了。】
【怕自己在新主题上输得更惨,所以才如此不顾颜面,也要死守这一亩三分地。】
【这种行为,简直猥琐至极,毫无半点强者的从容与气度。】
【跟莱昂君在逆境中,依旧勇于挑战自我,追求艺术极致的纯粹心性比起来,这个华夏人,简直卑劣如尘埃。】
弹幕翻滚,恶毒言语层出不穷,仿佛要将江漓贬低到一文不值。
东瀛各大媒体、评论界人士,也纷纷下场,为这股“江漓不行”的论调添柴加火。
某音乐评论家,在电视节目中痛心疾首。
“江漓选手的选择,令人遗憾。”
“诚然,他上一轮的《杀破狼》在编曲上确有可取之处,但连续选择同一主题,这不仅暴露了他创作思路的枯竭,更体现了他对艺术缺乏敬畏,以及一种……投机取巧的心态。”
“真正的艺术家,应当不断突破自我,探索未知,而不是在舒适区内反复咀嚼。”
另一位学者,则将矛头指向了江漓的“品格”。
“莱昂·格拉斯先生,在经历了《杀破狼》的失利后,非但没有气馁,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与学习能力,选择回归音乐本真,以单一主题应战。”
“这种在逆境中不断反思、勇于承认并学习对手长处的精神,才是成为世界级大师所必备的素养。”
“反观江漓君,他的选择,无疑显得功利且缺乏远见。”
“或许能凭借小聪明赢得一时的比赛,但在艺术的漫长道路上,这种心态,注定走不长远。”
“因此,从过程与心性而言,我个人认为,莱昂君,才是这场对决中,更接近胜利真谛的一方。”
这番“高论”,迅速得到了东瀛各界广泛认同与吹捧。
似乎江漓选择“执着”主题,便已然在品格与艺术追求上,输给了莱昂。
西方互联网及主流媒体的论调,也与东瀛方面遥相呼应。
虽然措辞上相对“克制”,但字里行间,那份对江漓选择的轻视,以及对莱昂“知耻而后勇”的赞赏,亦是显而易见。
《泰晤士报》文化版评论员写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