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历史的潮汐,此消彼长(第1页)

评委席上。

当山呼海啸的掌声从四面八方涌来时,除了端坐中央,面带微笑,目中满是欣赏的学院派大佬吴耀祖外。

其余几位来自西方的评委,脸色都显得有些复杂。

他们并非听不懂音乐好坏。

恰恰相反,作为浸淫此道数十年的资深人士,比任何人都清楚,江漓刚才那首《六月的雨》,达到了何种惊人高度。

那不仅是歌曲。

更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一种跨越了语言、文化、国界的极致表达。

他们下意识地,也跟着周围人群站起身,机械地鼓着掌。

只是掌声,听起来多少有些干涩,有些言不由衷。

事已至此,结果,已不需要再多言语。

莱昂那首《执着》,虽也算得上是佳作,但在江漓这首《六月的雨》面前,便如萤火之于皓月,黯然失色。

就算他们想偏袒莱昂,想维护西方音乐最后的颜面,也根本无从下手。

总不能,真把全球直播间里,电视机前,那数以亿计的观众,都当成是聋子,是傻子吧?

只是,一个巨大困惑,乌云般笼罩在他们心头。

留给江漓的创作时间,是如此捉襟见肘,甚至可以说是苛刻。

他是如何在这样极限压力与时间内,构思并完成这样一首结构复杂、内涵深刻、技巧精湛,堪称世界级的作品的?

要知道,即便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享誉全球的世界级音乐大师,想要创作出一首同等级别作品,也往往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潜心打磨与反复修改。

灵感固然重要,但将灵感付诸实践,并臻于完美,更需要耗费难以想象的心血与时间。

如果说,这个华夏音乐人,当真拥有如此匪夷所思的创作能力。

那么,天才二字,已不足以形容他的恐怖。

这个星球上,恐怕再也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几位西方评委相互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瞳孔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挫败与茫然。

那是面对无法理解,无法战胜的力量时,所产生的无力感。

而另一边的学院派大佬席位上,气氛则截然不同。

尤其是赵砚秋与沈怀远,这两位在国内音乐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此刻激动得难以自持。

赵砚秋那张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脸庞,此刻因情绪激荡而微微泛红。

双手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