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你逃婚我另嫁18(第1页)

关乎到自己的帽子和屁股,季瑾每次做事都把这件事摆放到这个位置来,所以手段非常果决。

鄂州建设逐步上了正轨,反骨都被磨平了,也有不少人或许还叛逆,但是在季书记面前都乖乖收敛起来了。

反正在季书记面前,最好乖乖听话,不然当面,当着电视台的面,骂的你没脸,还要不要在地方混了?

不过也有让季瑾心痛的地方。

当初为了打造红富士名片,季瑾四处奔走,还把红富士比作压到富士山的广告投放在各大电视台,就是为了跟倭国苹果一争高下。

陕地的苹果是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越来越贵,结果就出事了。

这一年,苹果大幅度涨价,从几毛钱涨到一块多。

原本跟小贩提前一年签订了采购合约,定金都收了。

结果农户见果子涨价,就反悔不卖了,定金也不退。

最后直接引发哄斗,惊动各大媒体,让季瑾气恼,打电话过去,把当地管理这块的人臭骂一顿,仍然不解气,在家捶胸顿足好几天。

最后还是何天一巴掌把他拍好了。

“这世上人千千万,你管好一个算一个,拿别人的错误气死自己有什么用?鄂州经济提高了吗?老百姓富起来了吗?城市建设搞完了吗?这么多事儿等着你,你呜呜渣渣个屁?”

季瑾摸摸脑袋,怯生生看看何天,没敢说反驳的话。

当地负责人肯定有责任,但这不是季瑾生气的理由,他操心太多伸不进手的事情,耽误的是自己的心性。

把季瑾‘安抚’好,何天作为曾经在长安生活十年,把陕地民风民俗了解透彻的文化人,当即手写一篇文章投稿到人民官媒,弱化果农的责任,问责的是当地的管理者。

因为销售农产品这个事情,看似是老百姓个人行为,其实,往哪里出手,加工再卖还是只卖原产品,让哪里的小贩进来,签保底约,还是签加成约,都是当地官方在管控这件事。

毕竟小贩出去都是要交税的,税收直接进入财政的口袋,怎么可能是随机的?

老百姓看似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都是官方打造的世界里。

好比当年季瑾到岗后,是拉工厂入驻,还是发展果农经济,直接决定他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如果当初季瑾引入重工业,那老百姓就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吸着工厂的污气,喝着被工厂影响的地下水。

现在闹成这样,地方都被污名化,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