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门下省的封驳制(第1页)

【由朱标之死引起的太子之死就结束了。

朱元璋废掉丞相的第二个后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朱元璋,你觉得丞相束缚了你,所以你认为丞相是坏的。

但这正是丞相制度的优点。

朱元璋,我问你,嬴政即位得时候几岁?】

朱元璋看了一眼史官。

史官立刻上前:“陛下,13岁。”

【一位13岁的王是不可能掌控这个国家的。

此时的丞相是吕不韦。

吕不韦以相国和 “仲父” 的身份总揽朝政,避免了因国君年幼可能导致的权力真空和政治动荡,使秦国的政治机器得以正常运转。

他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平衡各方势力,确保了秦国政权的稳定过渡。

吕不韦有着明确的统一六国的战略眼光。

他组织门客编撰《吕氏春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治国思想和战略规划。

为秦国制定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统一方略,包括如何运用军事、外交等手段来逐步削弱六国势力,实现天下统一。

在国君年幼的时候,丞相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至于专相弄权?

夺权是这个君王应该拥有的能力,连权力都夺不回来,谈什么英主。

而且政权的存在难道不应该比权力的掌控更重要吗?】

嬴政:这个朱元璋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当年的吕相确实让朕烦恼了一阵,但是吕相对大秦的贡献是不可能磨灭的。

如果丞相没用,朕早就废了。

朱元璋:咱老朱打江山的时候,什么风浪没见过,这丞相制度看似有用,实则隐患无穷。

咱老朱家的子孙,个个都是有能耐的,哪用得着丞相来辅佐。

就算是年幼即位,咱也有一套法子来保证政权稳固。

至于政权和权力,在咱看来,这二者本就是一体,只有牢牢掌控权力,才能保证政权的长久。

咱可不想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被个丞相给搅和了。

咱老朱废丞相,那是为了咱老朱家的千秋万代着想,谁也别想劝咱改主意。

【好,那么第二点就是制约皇权。

皇帝是人,必然会犯错。

三省六部制中的门下省负责审议诏令,就是为了减少这种错误。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贞观年间,李世民曾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