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州码头,一体型清瘦男子,正扛着一袋米面,从船上卸运到码头。
男子身体差,搬起粮袋走的很慢,这严重阻碍了后面的其他人。
“前面的,能不能快点,这速度,啥时候才能扛完二十袋?”
清瘦男子被催促,转头看了眼身后,哪知这一眼,却让对方认出他是谁。
“哎哟,原来是朱秀才!”
身后男子脸色精彩起来,随即揶揄:“我的大书生,这粗活,哪里是您文曲星干的呢!”
朱秀才家道中落,虽然考了个秀才,如今官府又不发秀才银子,在码头干粗活,也不是第一次了。
听着满满的讽刺,朱秀才再次转头,给了对方一个狠狠的白眼。
“吾不与睁眼瞎一般见识!”
身后男子见秀才自命清高,就想再打击对方几句,可没等开口,却见运河上游,行来二十多艘四百料槽船。
“哎呀,不得了!”
男子当场吓的睁大双眼,因为他看见,那些槽船上,满满的是士兵。
这年头,士兵,起义军,山寨大王,早已经分不清,见了哪个都要命。
“有兵来啦,快跑吧,要打仗啦!”
这一嗓子下去,整个码头忽然乱了,眼看就要一哄而散。
幸亏此时,清州知府从城门口走出,身边还围着一群十七八岁年轻男子。
张迁,就是年轻男子中,领头的那个。
他见码头要乱,当即大声呼喊:“大家不要害怕,来人是天津卫士兵,他们赶走了红缨军!”
天津卫,在周边地区小有名气。
但让大家真正不乱的,还是知府陶德治就在眼前,既然知府不慌,那大家就没理由慌了。
扛袋子的,继续扛袋子,划船的,继续划船,一切照旧。
但有一人,心中不淡定了。
见知府身边围着一群少年,个个意气风发,像极了朱秀才心中期望的样子。
他朱秀才,是真的秀才,只可惜时代差,混不出个人样。
这些小年轻,能为知府鞍前马后,让他羡慕之极。
很快,那二十多艘大船开始靠岸,一些服装奇怪的士兵开始走上码头。
士兵们个个布服,身后背着一把火铳,走起路腰杆笔直,并且仔细看,他们每一步,都有特殊的节奏。
果然,天津卫士兵,和老百姓秋毫不犯,他们迅速下船,又迅速进城,除了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