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天的记忆中。
刘念珊的确就一直穿着一身黄色的衣服。
至于其他的记忆点,例如她的脸,甚至她的名字,都是模模糊糊的。
对此。
刘念珊一点也不意外。
别说周天这个只共处了一个多月的儿时玩伴了,就是很多同学,亲戚,也是记不清她的。
小时候的她,存在感一直很弱。
直到十四五岁以后,原本瘦瘦黑黑的她,才逐渐长开,渐渐变得漂亮了一些,才被一些人记住,或者是惦记。
刘念珊觉得自己并不聪明,但也不至于很笨啊,可是,成绩就一直很差很差。
一个女孩子成绩总是倒数,是容易被嘲笑的。
到了镇上的中学后,本就极其内向的她,更加不爱说话了。
成绩不好,长得不漂亮,又是单亲家庭,好像也没什么人愿意主动跟她做朋友。
她每天都是孤零零,独自骑着一辆自行车上下学。
但好在,爸爸送给了她一个能听歌看小说的手机。
看多了言情小说的她,也渐渐有了青春懵懂,但只是幻想。
大多数男孩儿心中,都会有一个穿着淡色长裙,飘飘长发的白月光。
其实很多女孩儿心中也有一个穿着白衬衫的少年。
只不过,刘念珊短暂的三年中学生涯中,并没有这样一个存在。
网上对河北的某些“偏见”其实也没错。
至少在她的学校是没错的。
男孩儿基本就分为三种。
一种是“混”的。
上课睡觉或者逃课,每天打游戏,甚至收保护费,欺负其他人。
一种是“学”的。
一看就是学霸脸,木讷内向,每天规规矩矩,不惹事,也怕事。
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
先不说脸如何,但真没有穿白衬衫的。
久而久之,刘念珊不知不觉幻想出了一个“少年”。
他学习很好,有些忧郁,白衬衫,一头黑色碎发,很俊美。
很俗套的人设。
然后幻想出同样俗套的恋爱故事。
这个幻想在她中学毕业后,告一段落。
她没考上高中,父亲本想供她读个技校,大专什么的。
但她觉得那大概率也只是浪费钱而已,而且当时的家里负债累累,索性直接进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