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索性将这些年犯下的案子一股脑全交代了出来。其中包含两起公安部通报过的重大案件:1957年在兰州,他偷走了56块名贵手表;1959年在郑州,又盗走6000多元现金。
一旁听着的张局长越听越惊愕,这哪里是普通小偷,分明就是个江洋大盗啊!难怪敢跑到故宫去行窃。他忍不住瞪了一眼范童,范童满脸羞愧,低下头去。
等小偷全部交代完毕,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整个人都轻快了许多。他主动向杨锋要烟,杨锋把剩下的烟都装进了他口袋。随后,杨锋让彭大山将他带下去。
临出门时,小偷孙国藩回过头问:“领导,我再问一遍,你可不能骗我,偷盗国宝真的是死罪?”杨锋肯定地回答:“对,偷盗国宝肯定是死罪。不过,你偷的那些东西还算不得国宝。”
孙国藩一听,脚步踉跄了一下,气急败坏地说:“你……你骗我!你一个当领导的,居然骗我!”
杨锋耸耸肩,“非常事,行非常手段。对你一个小偷,为啥要讲信义?”孙国藩低下头,想想也是,自己一个小偷,哪有资格要求人家讲道义。
等孙国藩被带走后,张局长看着杨锋,一边鼓掌一边赞叹:“杨锋,你小子真有一套啊!听我的,别去什么武装部了,来市局。只要跟着我好好干,保证你40岁之前能达到你爸那个级别。”
杨锋拒绝道:“算了吧,我要是去你那,不得被我爸骂死。”张局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明白自己这儿确实没什么吸引力。虽说自己对杨锋有管辖关系,可杨锋他爸的身份摆在那呢。又叹了口气后,张局长让杨锋把审问记录等所有案卷整理好。
之后,他押着孙国藩离开了。杨锋目送他们离开后,站在外面伸了个懒腰,这估计是自己在轧钢厂经手的最后一个案子了。
半个月后,在杨锋离开的前一天,公安局发来嘉奖通报,保卫处集体记三等功一次。然而,保卫处里上上下下的氛围却格外沉闷。大家心里都清楚,自家这位好处长就要离开了。
杨锋走的那天,保卫处的人自发地一个个排着队为他送行。苗华派来接杨锋的司机见状不禁咋舌,感慨道:“这杨处长,可真是个好领导啊,居然有这么多人排队送他。”
车辆缓缓驶出轧钢厂,门口两个值岗的保卫人员立刻庄重地敬礼,杨锋也抬手回礼,随后闭上眼睛。从1951年开始,他进入保卫处,一晃眼,整整11年过去了。杨锋轻轻叹了口气,望向远方,那两个站岗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