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面面相觑。
李傕皱着眉头疑惑道:
“军师的信?”
“送信的人在哪?”
亲兵摇头道:“不知道,我在我脚边捡到的。”
李傕打开书信查看。
李傕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其他三人见李傕面露喜色,急忙问道:
“军师说了什么?”
李傕笑道:“军师给我们献计了。”
郭汜忙问道:“军师出了什么计策?”
李傕道:
“军师说,长安兵力至少五万,加上临时征召的百姓最高可达六万兵力。”
“正值寒冬腊月,大雪不期而至。”
“加上长安高墙深池,金城汤池,就算我们的兵力达到十万也难以强攻长安。”
“啊!?”
三人发出惊呼声。
李儒算无遗策,他们和董卓一样,一向对李儒的判断深信不疑。
既然李儒说不能强攻长安,那十有八九是真的不能强攻长安。
这让他们的信心备受打击。
郭汜担忧道:“那我们还打不打?”
李榷抬手道:“别急....”
说着,他话锋一转,看着信封念道:
“虽不能强攻长安,但长安并不是不可破。”
“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心为上。”
“长安疲敝已久,许多男丁夏季忙于建皇宫,导致长安周边粮食严重减产。”
“因此城中粮食不多,只需切断长安粮道,城中军士便会因为缺粮引起恐慌。”
“断粮一个月,不攻自破。”
“长安目前严重依赖关中平原漕运,南郊是粮道关键节点。”
“长安的胜负主要在粮道的争夺上,建议重兵把守,随时应对吕布的进攻。”
“吕布勇武过人,弓马无双,乃当今第一大将,但也不是没有弱点。”
“其弱点便是体力有限,可遣张济之侄张绣点破吕布的武器,李傕用铁链困住吕布,阻止他使出第三击,便可让他束手就擒。”
“因此,建议李傕,张绣攻南门,郭汜攻北门,张济攻东门,樊稠攻西门。”
“关外诸侯无暇顾及关中,所以诸位可以从容从周边县城获取补给。”
“太师生前常游玩之地——睸坞西南处,藏有千石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