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粮食问题(第1页)

“面包?”

李儒疑惑道。

刘备笑道:“我的意思是,我一定会让天下百姓吃饱饭。”

李儒笑了笑:“主公的宏愿是好的。”

“但我始终有个疑虑。”

刘备道:“请讲。”

李儒道:

“粮食终究不是凭空产生的,随便说说就能成。”

“现在东海刚经过战乱,人口还少。”

“只要扩大耕地面积,暂时还能让东海百姓吃饱饭,过上富足的生活。”

“倘若人口恢复到东海人口鼎盛时期,人口是如今的两倍还多,恐怕以现在的耕地面积尚且还不足以让东海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

刘备点点头道:

“你说得没错,以现在的条件来看,等人口发展到一定程度,”

“东海人口想恢复到鼎盛时期,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我通过改善农具,兴修水利,足以让两代人过上富足的生活。”

“但也确实面临着后续人口暴增,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粮食的供应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如今土地兼并的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每一次旱灾洪涝,都会让农民变卖田产,以此来换取粮食。”

“于是豪强贵族得以趁农民病,要农民命,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农田。”

“大量的土地集中在豪强和贵族手上。”

“于是走投无路的农民只能租地主的田来养家。”

“可地主的田终究不是自己的,佃农不会自发地投钱去修水利,挖坑沤肥。”

“万一水渠刚修好,地主不给租了怎么办?那不是白瞎了?”

“于是就导致了粮食减产。”

“加上大量粮食流向豪强和贵族的仓库里。”

“他们宁愿用来喂猪,酿酒也不会分给贫民。”

“甚至他们觉得自己粮食够吃了,也不计较百姓的死活,种植经济作物,改稻为桑,为自己多添置几件好衣服。”

“粮食产量进一步下降。”

“最终导致百姓无粮可食,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

“因此,想要盛世更长久,土地兼并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但不是现在。”

“我们的根基浅薄,又四面临敌,攘外必先安内。”

“在天下彻底安定之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