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咸阳。
在章台宫之外,无数学子翘首以待。
而今日,正是第二届科举考试放榜的日子,才会吸引无数学子无比期盼。
这一届科举考试,甚至比前一届还要轰动,参与科举的学子也更多,其中的名家出身也不在少数。
一方面,大秦攻占六国,一统天下,将整个中原之地都纳入秦国版图之中,从而面对的学子就更多了,基础得以扩大。
另一方面,第一届科举的成功,也是对无数学子最大的吸引力。
在科举刚刚推出之际,很多学子都是观望状态,担心就算金榜题名,也不能担任官职,或者是被几个无关紧要的小官小吏就打发了,从而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很多学子也就没有那么迫切的想要参加。
但随着第一届科举的上榜学子,皆是在各郡各县负责重要的官职,甚至有不少直接入朝为官,成为高官大将,也不在少数。
如此一来,天下学子都看到了科举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大秦的科举,将会是扬名立万的最佳捷径,对于普通人而言,说是一步登天也不为过。
因此,天下所有学子都打消了所有的顾虑,而是非常踊跃参与第二届科举考试,希望可以在科举中做到金榜题名,从此扬名立万,也为自己谋一个好官职。
正因如此,这一届参与的学子非常多,不单单是参与数量倍增,人才比例也是极高。
在参与基础扩大的情况下,就算是经过了层层考试选拔之后,还是有三千两百四十八名学子,进入了咸阳参与最后一场考试。
而今日,正是科举放榜之日。
三千两百四十八名学子,集聚于章台宫之外,就是等着科举结果。
“听说上一届上榜的学子,已经有担任郡守一职,掌治一郡,治理数十万百姓!”
“这有什么,传闻还有入朝为官,离卿级只差半步,可谓是光宗耀祖,扬名立万!”
“秦王思贤若渴,唯才是举,不问出身,不看年龄,不理相貌,只注重才能,有才华者,便可在朝堂上脱颖而出,得到秦王的器重!”
“大秦科举,可谓是给天下学子一个上升的机会,让众多才子得以一展抱负,此举乃是天下之幸!”
众多学子三五成群,各自有自己的小圈子,可谓是议论纷纷。
一旁,一个少年听到这些话,脸上有些触动。
这个少年,年纪虽小,却是极为英武不凡,还有少年少有的庄重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