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铁器之精良,取决于炼法之精妙。"李明衍一边用木棍搅动着炉中翻滚的铁水,一边解释道,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发,"各国铁器虽已有量,却在质上有所欠缺。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种全新的冶炼技术,让铁不再脆弱,让兵刃更加锋利。"
在火光映照下,子彻与几位年轻方士赤裸上身,精壮的肌肉上闪烁着汗珠与炉火的光芒,他们操控着巨大的风箱,使炉火时强时弱,完全按照李明衍的指令调整温度。阿漓则在稍远处的案几上,专注地记录着每一个步骤,每一次温度变化,甚至铁水颜色的细微转变。邓起则手持木炭,不断绘制着各种工具的改良图纸,眉头紧锁,全神贯注。
"铸铁脱碳需细火慢烧,耐心至关重要。"李明衍特别嘱咐子彻控制温度,"太热则铁水流散,太冷则碳不能脱。要记住,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艺,而是需要匠心与耐性的艺术。"
子彻点头应是,额上的汗水滴落进眼中,他也只是用手背一抹,继续专注地操控风箱。那股倔强劲头,让李明衍不禁莞尔。
第五日,一次试验失败,铁水凝固成一块不堪入目的废料。年轻的方士们满脸沮丧,子彻更是一拳砸在铁砧上,懊恼不已。
"不必心急。"李明衍从容地将那块废料捡起,放在光下细细观察,"看这裂纹的走向,看这气孔的大小,它们都在告诉我们问题所在。"
"先生就不怕失败吗?"一个年轻方士忍不住问道。
李明衍将废料掰开,露出内部的晶体结构:"失败?这不是失败,而是成功的前奏。每一次尝试都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一步。"他转向阿漓,"把这次的教训记下:风箱节奏不稳,导致温度骤变;添加木炭时间过早,碳含量过高。"
阿漓迅速记录,还特意在竹简上画了一个木炭添加的时间表,并注明了温度变化的关系。
第七日,当李明衍从炉中取出一块通体泛着幽蓝色光泽的钢坯时,整个铁坊爆发出欢呼声。他亲自操刀锻打,邓起则负责传递各种工具,配合默契。随着铁锤有节奏的敲击声,一把形制古朴却锋芒毕露的短剑渐渐成型。
最后的淬火时刻,李明衍选用了一种特殊的盐水混合液。当火红的剑身没入水中,发出"滋滋"的声响,水面上腾起一股白气,在昏暗的炉火映照下,如同龙息缭绕。
"这把剑可斩铁如泥,"李明衍将剑递给卢生,剑身上还残留着淬火后的热气,泛着幽幽蓝光,"但这不过是第一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