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信陵遗韵存(下)(第1页)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微妙的紧张感。魏般眼见气氛尴尬,连忙打圆场:"二位都是当世奇才,何必拘泥于旧事?张兄,李先生此来,主要是想瞻仰先君遗迹,你我同为先君故人,理应相助。"

张耳点点头,眼中敌意稍减:"魏兄所言极是。只是..."他上下打量着李明衍,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秦国水官竟对我魏国事务如此关切,不知其中用意为何?"

李明衍心知张耳定是将自己视作秦国的眼线,当下坦然道:"张君误会了。我如今不过是一介庶民,早已离开秦国官场。此次周游列国,实为寻访古代水利遗迹,增长见识。贵国信陵君威名远播,久仰其风采,故此前来拜谒,并无他意。"

张耳冷笑一声:"离开官场?据我所知,李都水在泾水之渠上立下大功,更在嫪毐之变中出力不少,秦王对你恩遇有加,怎会轻易放你离开?"

这话中明显带着试探,李明衍暗自警惕,巧妙地避开了有关成蟜的话题:"秦法严苛,一人得势,必有一人失宠。我本就是技术之人,不善权谋,终究难以在复杂的朝堂立足。"

张耳还要发难,一直沉默不语的韩谈忽然上前一步,铿锵有力地说道:"张君,在下乃韩国国相张良门下韩谈,李先生对我韩国谋主有恩,在途径韩国时也曾鼎力相助。若非李先生品性端正,心怀苍生,我家国相也不会令在下一路护送。还请张君看在韩国的薄面上,莫要为难李先生。"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邓起和阿漓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一路上冷面寡言的韩谈会在此刻挺身而出,为李明衍辩护。魏般更是目光闪烁,似乎在重新评估眼前这位韩国剑客。

张耳眉头微蹙,打量着韩谈。那双锐利的眼睛在韩谈腰间的韩国式样长剑上停留片刻,终于缓缓点头:"原来是张相国门下。若李先生真如你所言,是韩国的挚友,那么..."他沉吟片刻,眼中敌意稍消,"张某也不便再多加质疑了。"

李明衍向韩谈投去感激的目光,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自离开韩国以来,韩谈忠心护卫,大家的心意也越来越近。

魏般也接过话来:"张兄,李先生在水利一道上的造诣确实非同寻常。都江堰、泾水之渠,皆有其匠心独运之处。若能与信陵君的水利智慧相融合,岂不是天下苍生之福?

李明衍心领神会,正色道:"水本无善恶,利民则善,害民则恶。我平生所学,皆为减轻百姓水患之苦,绝无二心。"

张耳微微点头,似是认可了这番说辞。他转向魏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