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代郡,融雪初尽,山野间弥漫着勃勃生机。李明衍一行人抵达数日后,大家便各司其职,熟练地开展工作。赢嘉与年轻副将司马尚陪同阿漓和邓起巡视水利;而韩谈与彭越则被安排跟随李牧将军,绘制当地舆图之道。
这日清晨,赢嘉着一身素青半袖短打,腰间系一条皮质束带,显得英武而不失儒雅。他与李明衍并肩而行,审视着代地的水利设施,目光中既有欣慰也有忧虑。
"明衍兄,想不到我二人还能再度共商水利之事,恍若隔世啊。"赢嘉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眼神飘向远方,似在回忆昔日咸阳城的旧事。
李明衍亦是慨然:"世事难料,咸阳一别,未曾想过能在此重逢,还能再修水利。"
二人沿着城外的引水渠行走,这条渠道本是代地引水入城的命脉,如今却杂草丛生,多处塌陷。赢嘉脱下鞋袜,亲自下到渠中查看水流情况,举动间毫无贵公子的矜持。
"这引水渠最初设计颇为精妙,"赢嘉指着渠壁上的砖石结构,"当年开凿时曾请教过齐国水匠,按照东山引水法建造,可惜年久失修,战事频繁,无暇顾及。"
李明衍仔细查看渠道的走向与坡度,不时用随身携带的短笛般的测量工具测量水位。他发现这引水渠虽年久失修,但原始设计确有独到之处——沿途坡度变化有序,既保证水流不至于湍急冲刷渠道,又确保流速足以防止淤堵。
午后,一行人来到了代地北部的边陲村落。这里刚经历了一场春汛,景象凄凉——断垣残壁间,村民们正在清理淤泥;田野里,农具散落,被冲倒的秧苗软弱无力地趴在泥土上;一位老农靠在半塌的土墙旁,苍老的面容上刻满了岁月与艰辛的痕迹。
"今年的水又大了,"老农向赢嘉行礼,眼中却无多少恭敬,只有对自然的无奈,"往年只到膝盖,今年直接冲进了屋子。太子殿下,我们熬不住了啊。"
赢嘉神情凝重,屈膝蹲下,亲手捧起一把被冲刷过的泥土,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老丈放心,今年必定给你们一个交代。"
走出村子后,李明衍沉吟许久,终于开口道:"嘉兄,此地水患,并非纯粹天灾,乃水利失修与气候异变共同导致。"
他指向东面山脉:"这几年北地气候变化,春雪消融愈发迅速,加之山林砍伐过度,雨水径流速度加快。若能在山间修建梯级蓄水池,春汛之水可分批放流,既避洪患,又可存水济旱。"
赢嘉眼前一亮:"此计甚妙!只是修建费时费工,朝中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