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三分归一统(下)(第1页)

甬道内的石室比众人想象的更加宏伟。当所有人都进入这个奇特的水下气室后,防水火把的光芒照亮了石壁上密密麻麻的古老文字和精细图案。整个石室呈圆形,高约三丈,周壁皆以青石砌成,每一块石材都经过精心打磨,缝隙之间严丝合缝。

李明衍举起火把仔细观察,发现石壁上的文字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部分是极其古老的文字,笔画简朴,应该是大禹时代留下的;另一些是可被阅读的当世文字,看来是墨子的手笔。

"阿漓,你来看看这些古文字。"李明衍招呼道。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解读墙上的文字。。

"禹王在这里记录了什么?"李明衍关切地问道。

阿漓的声音有些颤抖:"禹王说:'水性就下,不可逆而行之;地势有高下,当顺而导之。凿渠引流,非与天地争,乃与天地合。'"

阿漓继续翻译着:"川流有高下,地势有缓急。欲通舟楫,当察其势,量其力,因其便,成其功。凡开河渠,先观水之所从来,所欲至,然后度地形,计工力..."

"这是在讲运河的设计原理!"李明衍惊叹道。石壁上的图案与文字相互呼应,详细记录了如何根据地形测量结果,计算合适的河道宽度、深度。

"你们看这里,"彭越指着一组特别复杂的图案,"这些好复杂的是啥呀..."

"是船闸!"李明衍一眼就认出了,"这是最早的船闸设计图!"

石壁上清晰地描绘着分级船闸的工作原理:当船只需要通过不同水位的河段时,可以利用闸门控制各段水位,让船只如同爬楼梯一般逐级上升或下降。

周文和庄贾虽然不如李明衍那样精通水利,但作为墨家弟子,他们对机械原理有着敏锐的感知。看着这些精妙的设计,两人都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阿漓停顿了一下,继续解读:"大禹说:'治水之道,非征服自然,乃与自然合作。水有其性,不可强改;地有其势,不可硬夺。唯有了解水之性情,顺应地之形势,方能成大功而不留后患。'"

"但大禹也不是完全消极的,"阿漓继续解读,"他在这里还说:'人力虽有限,然配合得当,亦可移山倒海。关键在于找到自然与人工的平衡点——既不妄自改天换地,也不消极等待天命。'"

庄贾点点头:"这就是墨家'非命'思想的源头啊。人定胜天,但这个'胜'不是征服,而是理解和合作。"

李明衍听得入神。作为现代的水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