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邯郸遇死人(上)(第1页)

去赵国的路上,彭越与众人感情日渐深厚。这个来自巨野泽的野孩子展现出惊人的适应力,短短数日,已能娴熟地为马匹梳理鬃毛,为众人搭建帐篷,甚至懂得如何根据季风方向择地扎营。

"这根绳索要这样编,才不易断。"邓起耐心地教导着,彭越聚精会神地学习,手指灵活地穿梭于粗麻之间。不多时,一条结实的绳索在他掌中成形。

阿漓欣慰地看着这一幕,轻声对李明衍道:"这孩子天资聪颖,且有一股子狠劲,不似普通孩童那般好哄骗、易放弃。"

李明衍点头,目光深邃:"大泽孕育的孩子,生来就懂得生存的艰难。他若能学些正道,日后必有一番作为。"

韩谈难得地露出笑容:"倒像是山中虎崽,被驯养了几日,已有几分人样。"

"喂!"彭越闻言不满地嚷道,"我本来就是人!只是不喜欢村子里那些规矩罢了。"他挥舞着手中新编好的绳索,像是要抽打韩谈一般。众人见状,不禁哈哈大笑。

行至九月初,秋意渐浓。远方的太行山脉层峦叠嶂,山峰轮廓清晰如刀削,山腰处云雾缭绕,宛如一条玉带环绕山腰。

"那便是赵国的屏障。"韩谈手指西方山脉,"太行山,自南向北绵延数百里,为赵国挡住了西面秦军的锋芒。"

李明衍眯眼望去,深感地势的险要:"这山势若无险阻可过,确是天然屏障。难怪赵国虽元气大伤,却能与秦国周旋至今。"

距邯郸城约一日路程时,巡逻的赵国骑兵已经频繁出现在官道上。骑兵骑术精湛,姿态威严。

"赵之铁骑,尚有昔日风采。"邓起低声道,语气中既有敌国之警惕,又有军人对强者的敬意。

一行人行至邯郸城外约十里处,韩谈策马上前,与李明衍并排而行。

"先生,"韩谈神色凝重,"进入邯郸后,我们不宜住入秦国驿馆。"

李明衍点头:"这我明白,秦赵世仇,我等若以秦籍身份示人,恐怕寸步难行。"

韩谈踌躇了一下,继续道:"且我等也不便住入韩国馆驿。若据国相所言,中庶子已派人刺杀在赵国的成娇公子,如此明目张胆地讨好秦国,韩赵之间势必生嫌。"

李明衍闻言,不禁感叹乱世之中诸侯间的错综复杂。他略作思索,拍了拍腰间的令牌道:"魏般赠我信陵君令牌,我们住入魏国馆驿,既不引人注目,又可借信陵君余威行事。"

韩谈一拍脑门:"先生所言极是,信陵君在赵国声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