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何意?"庄贾不解。
李明衍负手而立,望着天空:"现在是巳时,太阳偏东。我们等到正午,自有分晓。"
"等?"周文愕然,"先生是说,什么都不做,就等着?"
"正是。"李明衍在石台边寻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墨家心法不是说:'大巧若拙,大工无形。'有时候,等待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庄贾与周文面面相觑,但见李明衍神色笃定,也只好耐下性子等待。
众人或坐或立,在山顶静候。彭越百无聊赖,开始逗弄地上的蚂蚁;韩谈则闭目养神;阿漓和邓起低声讨论着各地水利特点;三位仙家门人盘膝打坐,似在调息。
时光缓缓流逝,太阳渐渐升高。
突然,阿漓轻呼一声:"你们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随着太阳角度的变化,石门上的阴影开始呈现出奇特的形状。原本杂乱的日月星辰图案,在特定角度的阳光照射下,竟然形成了一幅完整的水系图!
"这是......"周文瞪大了眼睛。
正午时分,当太阳升到最高点,奇迹出现了——
石门上的阴影不再是简单的明暗交替,而是形成了一条条清晰的"水路"。这些由光影构成的水路,从门顶的"日"纹开始,蜿蜒而下,经过"月"纹的转折,最终汇聚到门底的"水"纹处。
李明衍站起身来,沿着这些光影水路,用手指轻轻按压。神奇的是,每按一处,都能听到石门内部传来轻微的机括声。当他按完最后一处时——
"轰隆!"
石门缓缓开启,露出幽深的通道。
庄贾和周文禁不住发出低声惊呼:"这是如何做到的?"
李明衍转身面对众人,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大禹治水重在'因势利导',墨子制器贵在'巧而不繁'。这门并非依靠复杂机关,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日照的角度变化。唯有真正懂得水理和墨家思想的人,才会选择静心等待,而非强行破解。"
他顿了顿,看向两位墨家巨子:"这就是我要说的'势'。庄兄,你认为巨野泽的势在于'围'——用重重机关困住来者;周兄,你认为势在于'改'——改变水流方向,化敌为友。但你们可曾想过,真正的势,或许在于顺应自然?"
李明衍指向天空:"日升月落,潮起潮退,这是天地间最大的势。巨野泽的晨雾、水流、甚至你们设置的机关,都是在顺应这个大势。而这道门,正是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