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礼部尚书不辞辛劳的忙前忙后之下,婚事的进展速度极快。
仅仅只是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就先后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三项,并且在今日进行第四项纳征。
纳征,也就是送聘礼,相当于是订婚。
与提亲时送的聘礼不同,提亲时的聘礼,主要代表的是心意,并不需要多么的厚重。
但是这次聘礼,就是真正用于娶妻的聘礼了,所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极为贵重,也就是相当于后世过大礼与过小礼的区别。
所以在贾钰走出府门之后,后面就是整整齐齐的两排下人,每个人都挑着一个担子,担子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聘礼。
有些比较大件的聘礼,则是由两个甚至是多个下人一起抬着。
可以说是珠宝首饰,丝绸字画,应有尽有,甚至其中还有房产地契,白银黄金在其中,都成了最普通的存在。
前面贾钰都快要走到皇宫了,后面的聘礼还没有完全抬出昭勇侯府的大门,可见这份聘礼是有多么的丰厚。
为此贾钰还特意申请,从五军营中临时调来了一些人来帮忙,毕竟他的府中,可没有这么多的下人可用。
而这么大的声势,自然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整个京城。
贾母自然也从下人的嘴里,听说了这件事情,随后就沉默了。
如今他们京城贾家与金陵贾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了,他们现在不说是穷困潦倒,但也仅仅只是温饱。
而贾钰,不仅是蒸蒸日上,如今竟然还要迎娶公主了。
而且她还听说,当初随贾钰一同参军的金陵贾家子弟,有不少人也做了将军,甚至是获封了爵位,这也让贾母心中更加的后悔。
如果当初,她没有偏袒贾宝玉,而是公正处理那些事情,并且把贾家当初的人脉,全部都用在贾钰身上,那他们现在,会不会还是当初的国公府。
如果当初,他们没有与金陵贾家决裂,而是效仿金陵贾家,让族中的子弟一同参军,如今他们金陵贾家,是不是也会更上一层楼,重振门楣,恢复祖上的荣光。
但是很可惜,世界上没有如果,也没有后悔药。
他们现在,别说是重振门楣了,就连当初祖宗留下的基业都没能守住。
一家人争来抢去的,结果最后所有人都没得争了,可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啊。
而在这时,一个丫鬟突然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禀报道:“老太太,今日宝二爷又没有吃东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