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走后,王小梅心里也琢磨了半宿。
她跟贾家没什么深交,但同为女人,看着秦淮茹那强撑的憔悴模样,心里终究有些不忍。
过了两天,瞅着个院里人少的空档,王小梅去了中院贾家。
“秦姐,在家呢?”王小梅敲了门进去,看见秦淮茹正对着个小本子发愁,大概是在算计开销。
“梅子?快进来坐。”秦淮茹连忙起身,有些局促地拢了拢头发。
王小梅也没多绕弯子,直接说道:“秦姐,前两天你走之后,我跟柱子又琢磨了琢磨。
他那人你也知道,嘴硬心软,其实也替你着急。他说的那些难处是实情,但也不是一点路子没有。”
秦淮茹眼睛微微睁大,带着一丝期盼看向王小梅。
王小梅便把傻柱那天晚上想到的主意说了出来:“柱子说,像煮玉米、茶叶蛋,或者等到天热了熬点酸梅汤、绿豆汤用冰块镇上卖。
这些玩意儿本钱小,做法也简单,就是得吃苦,风里来雨里去的,挣的是辛苦钱。一开始可能一天也就挣个块儿八毛的,但总比闲着强,细水长流嘛。”
秦淮茹认真地听着,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
茶叶蛋……这个确实不难,调料家里都有一些,鸡蛋虽然金贵,但少买点先试试水还是能的。
关键是,这东西不像那些需要复杂手艺的吃食,她完全能做。
“梅子,谢谢你,也谢谢柱子,”秦淮茹握着王小梅的手,语气真诚,
“你们能给我指条路,我就感激不尽了。吃苦我不怕,这么多年,什么苦没吃过?”
送走了王小梅,秦淮茹心里活络开了。
本钱少?那就有多少米做多少饭!她没有闲钱置办像样的推车炉灶,就开始琢磨着减少本钱,用现有的条件来把事办了。
说干就干。
秦淮茹拿出攒着自己压在柜子底下的存款,去副食店买了几十个鸡蛋,又翻找出桂皮、八角、花椒这些零散调料,跟一大爷家还借了点高碎。
晚上,就在自家炉子上,精心煮了一锅茶叶蛋,让它们在浓郁的汤汁里浸了一夜。
第二天天不亮,秦淮茹就起来了。
她把浸泡入味的茶叶蛋重新加热,然后连汤带蛋小心翼翼地舀进那个大搪瓷盆里,再用旧棉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严实,塞进一个旧布兜子里。这样既能保温,又不用置办其他的东西了。
她没敢去人流量最大的厂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