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饭馆里,何家人也在做着复盘,为了饭馆的开业做些查缺补漏。
    “哥,今天这菜,味儿是真没得说!”雨水一边帮着归拢椅子,一边赞道,“杨厂长他们可没少夸,尤其是那道回锅肉和宫保鸡丁,我看黄主任一个人就干了大半盘。”
    傻柱听了,腰板挺得更直了,这是他最得意的地方。
    不过,何大清毕竟年纪大,考虑得更周全些。
    他敲了敲桌面,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高兴归高兴,但咱也得想想,今天有没有啥纰漏?开业头前,把毛病找出来,往后才能顺当。”
    这一提,几个人都认真起来。
    王小梅先开了口:“后厨我看了,柱子一个人忙活三四桌还行,要是以后客人多了,肯定转不开。而且这洗菜、备料、洗碗,光靠他一个人也够呛,得赶紧找个帮厨和小工。”
    傻柱点点头:“是这么个理儿。今天还好都是熟人,上菜慢点也没说啥。真要对外营业,后厨必须加人。”
    他想了想,“开业那天我可以把马华给带过来,他手脚也利索,明天我去问问。”
    宋小伟也插话道:“姐夫,我看这酒水种类少了点,就二锅头和几样汽水。是不是再添点啤酒?现在不少年轻人都爱喝这个。”
    “对对对,这个得添上。”傻柱赶紧记下。
    雨水则细心地指出:“哥,嫂子,我发现咱们这碗筷好像有点不太够用。今天要是再来一桌,估计就得抓瞎了。而且有些盘子边角有点磕碰了,最好换一批,显得档次高点。”
    王小梅连连点头:“嗯,明天我就去置办。”
    何大清总结道:“总的来说,今天开张是成功的,柱子手艺立住了,人也招呼得不错。接下来,就是把这些细枝末节理顺。
    人手、物料、酒水,都得跟上。还有,晓峰今天提醒得对,光靠厂里熟人照顾不是长久之计,还得想办法把招牌打出去,吸引街面上的散客。”
    傻柱认真听着,把大家的意见都记在心里。
    之前的兴奋渐渐沉淀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他知道,开饭店不是光靠手艺就行的,管理、经营样样都是学问。
    他看着身边忙碌了一天的家人,心里暖暖的,也充满了干劲。
    “行!大家提的都记下了!明天就开始一样一样落实!”
    傻柱一拍大腿,站起身,“今天大家都辛苦了,赶紧收拾完回去歇着。这买卖,咱家一定要把它干红火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