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边的雷霆一击,效果立竿见影。“虎爪族”从未遭遇过如此超乎想象的攻击方式——那震耳欲聋的轰鸣、那能将木筏瞬间撕碎的火焰与冲击,在他们看来,无异于神灵的震怒。海上登陆计划彻底失败,正面进攻羽蛇城的部队也因侧翼受挫和守军士气大振而受阻。
几天后,“虎爪族”的大军如同潮水般退去,消失在茂密的内陆丛林中,只留下满地狼藉和尚未散尽的硝烟味。羽蛇城得以幸存。
羽蛇城城主,一位名为“卡盾·帕卡尔”的中年贵族,亲自带领长老团,来到唐军战舰停泊的海湾,向陈璘表达了最隆重的谢意。他们献上了更多的黄金、玉器,以及几位精通历法、医药和建筑知识的学者作为“友谊的使者”,希望能常驻镇海城,学习大唐的“天朝技艺”。
陈璘谨记张谦的命令,接受了谢意和部分礼物,但婉拒了学者常驻,只答应他们可以定期前往镇海城交流。他明确表示,大唐无意干涉各部落内部事务,只希望维护沿海商路的和平与畅通。羽蛇城经此一役,对大唐的敬畏与依赖达到了顶峰,一条以镇海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土着城邦的贸易与影响力网络,初步形成。
泰西封王宫,安苏娜女王在烛光下,亲自斟酌词句,书写着呈送给大唐皇帝李琰的国书。国书详细汇报了波斯近期的政局稳定、新政成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言辞恭谨,充满了对天朝支持的感激。
然而,在国书的最后,她添上了一段看似例行公事,实则蕴含深意的内容:“……波斯百废待兴,赖天兵镇守,方有今日之安。都护赵崇珣,忠勇勤勉,治军有方,于波斯安定功不可没。然其久驻外邦,远离故土,臣妾每思之,常感不安。陛下圣心独运,于赵都护之去留前程,必有明断。波斯上下,谨遵圣意。”
这既是对赵崇珣功绩的肯定,也是一种极其隐晦的试探。她想知道,长安对赵崇珣,对波斯,究竟是何打算。
写罢国书,她用火漆仔细封好,交给心腹使者。随后,她又展开一张素笺,提笔欲写些什么,笔尖悬停良久,最终却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将素笺揉成一团,投入了火盆。有些心事,只能深埋心底,无法付诸笔墨。
太子李琮强力回护拉什米卡后,东宫表面恢复了平静。为示恩宠,李琮特意找来一幅前朝名家所作的《西域贡马图》,与拉什米卡一同赏玩。画中骏马奔腾,胡商络绎,展现了大唐包容四海的气象。
“爱妃你看,”李琮指着画中人物,“这便是我大唐海纳百川之胸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