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春天。
一个温暖阳光舒心的周末,我在家里为新村搬迁忙碌着。
村支书胡民安给我送来一封北京的来信。这是一封邀约信。
信中说:
‘‘冰阳同志:
您好!
根据您在基层对文学的创作和宣传做出了优异的成绩,现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和《文艺报社》创联部联合举办一个基层作家创作培训班,让特邀请你前往参加学习。根据有关规定,学费800元。让您所在的单位提供,请于2002年4月28日务必到《文艺报》社创联部报到。
切切!
中国作家协会
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
《文艺报》社创联部
2022年4月1日’’
我所在的蒲城人民广播电台支付给我800块钱的学费,我如期来到了首都北京。
在北京学习的日子,我如鱼得水自由徜徉在高等教育氛围。
得到了北中国作协、文联的知名作家和北京大学的教授指点迷津,这群有生以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自豪!
着名作家和教授的风范教学,知名编辑的权威扶持,我在这所培训班里也结交到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家、诗人共同学习提高……
难忘青春岁月,难忘北京之旅,难忘命运之歌……
——题记
《北京,圆我文学梦》
2002年的春天,阳光带着融融暖意,轻柔地洒在我生活的小村庄里,仿佛给世间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一切都显得那么舒心惬意。那个周末,我正为新村搬迁的诸多事务忙得晕头转向,村支书胡民安却带着一脸神秘的笑意,将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递到了我手上。
我满心好奇又略带紧张地接过信,当目光触及信封上那几个庄重且熟悉的落款单位时,心跳陡然加快,手都微微有些颤抖了。我小心翼翼地拆开信,逐字逐句地读着那封邀约信,内容至今仍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冰阳同志:根据您在基层对文学的创作和宣传做出了优异的成绩,现由‘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和《文艺报社》创联部联合举办一个基层作家创作培训班,特邀请你前往参加学习。根据有关规定,学费800元。请您所在的单位提供,请于2002年4月28日务必到《文艺报》社创联部报到。切切!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文艺报》社创联部,2002年4月1日”。
那一刻,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