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族血脉里,众堂哥暖秋和堂嫂翠晓生育了七个闺女。
这是二十世纪中国计划生育篇章里一个特写。
作为家族里的文人墨客,在这儿,为家族里的女儿国记上一笔。
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堂哥与堂嫂乐意接受罚款。
堂哥有木工手艺,不缺钱,缺的是男丁,没有男孩就断了香火……
如今的女儿国国王的暖秋哥嫂有福,孩子都出嫁了,堂哥堂嫂做了姥爷姥姥喜庆乐呵悠闲自在。
最让他们骄傲的是在海南飞机场上班的老七乐乐了,乐乐已结婚生子,有了可爱无比的双胞胎……
幸福美满乐哉悠哉,计划生育的年代已去不复返,现代生育三胎又要奖励了……
看人间烟火血脉融情……
——题记
一、时代浪潮中的坚守
二十世纪,计划生育政策如同一座无形却又坚实的堡垒,规范着每个家庭的生育走向,暖秋和翠晓所在的家族,也毫无例外地被卷入这股时代洪流之中。暖秋,凭借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在十里八乡颇负盛名,日子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在家族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里,“延续香火,非男丁不可”的思想,如同巨石般沉甸甸地压在他和家人的心头。
暖秋与翠晓成婚之后,便满心期待着能迎来家族男丁的呱呱坠地。每一次怀孕,翠晓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次能给暖秋和整个家族带来一个儿子。当医生告知她腹中又是女儿时,那一瞬间,翠晓的心仿佛沉入了冰冷的深渊。愧疚感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她觉得自己没能完成家族赋予的使命,无法给暖秋一个儿子延续香火。她不敢直视暖秋的眼睛,害怕看到他眼中的失望。
可当她将那粉雕玉琢的小生命抱在怀里,看着女儿那紧闭的双眼、小巧的鼻子和粉嫩的嘴唇,母爱的本能瞬间被点燃。她深知,无论外界如何看待,这些女儿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贝。
当翠晓腹中孕育着第七个小生命时,计划生育干部多次登门劝说。干部一脸严肃又带着几分无奈地说:“暖秋、翠晓,计划生育那可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你们得顾全大局啊。你们瞧瞧,这都已经有六个闺女了,再生一个,经济压力不说,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哟?”
翠晓的心乱如麻,她低头看着自己隆起的肚子,手轻轻抚摸着,仿佛在安抚着肚子里的小生命。她知道干部说的是实情,家里已经有六个孩子,生活的压力着实不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