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6日,我在工作室里整理书稿,父亲的照片映入我的眼帘。这是一张父亲参军时的照片。
军装左边口袋上方的特殊标志:中国人民解放军。
父亲是我们国家解放后第一批义务兵,解放初期新征程。
说起父亲,父亲是1934年1月9日,也就是农历癸酉年(鸡年)11月24日出生。
18岁那年,是我的堂奶奶把他送入部队参军入伍的。
父亲勤劳,入伍前经常给堂奶奶从大口水井里提水担水。
父亲没有文化,兄弟姐妹多,哥仨,四个妹子。
小时候的事情,父亲没有给我讲过,也很少讲。
今天想写写父亲的平凡而又不凡的事儿,从哪儿写起呢?
就从他参军写起吧,第一批义务兵,也就是1952年新兵入伍后,父亲去了浙江硼砂湖……
之后,他所在的部队集体开拔西藏拉萨修筑西北铁路线……
——题记
1
黄河岸边的小村庄
在黄河岸边那宁静而质朴的小村庄里,岁月缓缓流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善良的村民。1934年1月9日,父亲在这个小村庄呱呱坠地,就此开启了他平凡却又注定不凡的人生旅程。彼时,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生活的担子本就沉甸甸的,哥仨,四个妹子,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和辛勤的劳作勉强维持生计。父亲虽没念过书,大字不识几个,可他有着一身使不完的力气,那憨厚老实的性子更是让邻里乡亲都夸赞不已。平日里,除了田间地头的农活,父亲总会惦记着去帮堂奶奶干活,尤其是那从大口水井里提水担水的活儿,几乎成了他每日的“必修课”,那吱呀作响的扁担,见证着他的善良与勤劳。
2
参军的消息传来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这个小村庄。征兵的消息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打破了小村庄往日的平静,在人们的心间掀起了波澜。父亲听闻后,心底那藏了许久的军人梦瞬间被点燃了。那身笔挺的军装、那象征着荣耀的军徽,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让他夜不能寐。他深知,这是一个能改变自己命运,更是能为国家、为家乡贡献力量的好机会啊。
3
堂奶奶的支持
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父亲找到了堂奶奶,将自己想要参军的想法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堂奶奶看着眼前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