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府的夜风裹挟着碱草灰的气息,陆鸿渐蜷缩在西市胡商仓库的草料堆里,指尖摩挲着那半枚裂开的铜钱。羊油灯昏黄的光晕下,铜钱夹层里的字迹愈发清晰——陈襄的密信不仅详细记载了西夏仿建贡院的尺寸数据,更在末尾处用针尖刺出了三幅星象图。陆鸿渐摸出怀中墨娘子给的桑皮纸,将铜钱缺口对准纸上昴宿星位,那些原本零散的针孔突然连成了都江堰铁索桥的轮廓。
    远处传来戍卒换岗的梆子声。
    他裹紧驼毛毯子,从贴身的暗袋里取出个蜡丸。这是临行前许慎柔交给他的"醒神丸"解药,此刻却成了验证真伪的关键——蜡丸表面凹凸的纹路与铜钱背面的"崇宁通宝"四字严丝合缝。当他把蜡丸按在陈襄密信某处破损时,纸面上突然浮现出用碱草灰写的补充文字:"囚于仿建号舍地窖,每日寅时三刻移送题窟"。
    五更鼓响,陆鸿渐混入早起运货的驼队。
    兴庆府东郊的碱草田在晨雾中泛着诡异的蓝光,数十名戴镣铐的宋人工匠正在西夏监工鞭打下收割草料。他们的襕衫早已破烂不堪,但衣领处残留的墨迹仍能辨认出"国子监太学"等字样。陆鸿渐假装整理鞍鞯蹲下身,指尖掠过潮湿的泥土时突然触到硬物——那是半截埋在土里的银针,针尾系着的冰蓝丝带上用血写着"庆历四年春闱"六个小字。
    "新来的?"
    驼队里突然冒出句带着秦州口音的汉话。陆鸿渐心头一紧,只见个满脸风霜的老驼夫正用草杆剔牙,浑浊的眼珠却盯着他手中的银针。老人看似随意地踢了踢脚边麻袋,袋口露出的碱草叶里赫然夹着片澄心堂纸,纸上用蝇头小楷写着《周易》"艮卦"的注疏。
    "申时三刻,碱草车进题窟。"老人吐掉草杆,靴底在沙地上划出三道弧线,"跟着蓝头骆驼。"
    正午的日头晒得碱草田蒸腾起带着甜腥味的雾气。陆鸿渐借着帮忙装载的机会,发现每车碱草底下都藏着个柳条考篮。这些本该盛放笔墨的容器里,整齐码放着用碱草灰处理过的试卷——最新一摞封皮上印着"庆历八年殿试模拟"的西夏文字,拆开却见内页是工笔临摹的景佑三年状元卷笔迹。
    未时二刻,驼队启程向北。
    蓝头骆驼的铜铃在戈壁滩上叮当作响,陆鸿渐数着铃声节奏,发现每响七下就有一声变调——正是《礼部韵略》中"阳"韵字的发音规律。当铃声念到第十七字"娃"时,远处山崖突然裂开道缝隙,露出个黑黢黢的洞窟入口。
    题窟内的景象让陆鸿渐险些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