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岭南瘴云(第1页)

皇城司秘勘房内的紧张气氛,因韩府马车的异常动向而被瞬间拉满。赵明烛与陈砚秋几乎同时起身,意识到这可能是对手在压力下的又一次清理行动,也可能是获取关键证据的转瞬即逝的机会。

“你留在此处,统筹各方讯息,尤其是匠人标记和军器监线索!”赵明烛对一名副手快速吩咐,随即看向陈砚秋,“砚秋兄,我们走!”

两人带着一队精干的皇城司便衣好手,如同融入夜色的猎豹,悄无声息地离开秘勘房,朝着城西方向疾行。沿途与跟踪马车的逻卒通过特定的哨音保持联系。

夜色下的汴京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但并未完全沉睡。勾栏瓦舍的灯火依旧通明,更夫梆子声悠远传来,巡夜兵丁的脚步声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陈砚秋和赵明烛一行人避开主干道,穿行于小巷暗渠,紧紧咬住前方逻卒留下的标记。

马车行驶得极为谨慎,专挑僻静路径,时而停顿,时而绕圈,显然是在试图摆脱可能的跟踪。驾车者技术老练,对汴京巷道极为熟悉。

“是去棚坊区?”陈砚秋低声问道,想起那个疯癫的老吏。

“不像,”赵明烛目光锐利如鹰,“方向略偏西南,更像是出城的方向。”

出城?众人心中一凛。若是出了城,天地广阔,跟踪和控制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对方也更容易下手处理“货物”或灭口。

果然,马车最终抵达了西城墙下一处偏僻的水门附近。此处守卫相对松懈,且临近汴河支流,水路交通便利。马车并未直接出城,而是驶入了水门外一片杂乱无章的棚户区,这里居住的多是倚靠水道谋生的苦力、船工以及一些来历不明的外来人口。

跟踪的逻卒发出信号,示意马车在其中一间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破旧瓦房前停了下来。

赵明烛立刻打出手势,手下人马无声散开,占据各处有利位置,将那小瓦房隐隐包围起来。他与陈砚秋则借助阴影,悄然靠近,透过破损的窗纸缝隙向内窥视。

屋内灯光昏暗,只见那辆马车上下来一名戴着兜帽、看不清面容的男子,身形举止像是韩府的心腹管家之流。他并未进入屋内,而是站在院中,似乎在等待什么。

片刻后,瓦房摇摇欲坠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身影蹒跚而出。此人衣着似是寻常商贩,但面色苍白,眼窝深陷,嘴唇干裂,仿佛大病初愈,又像是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艰辛。他身上还带着一股淡淡的、似乎刻意用香草掩盖却仍未散尽的腥咸气息,像是长期航行于海上或南方水道留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