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都江堰星阵(第1页)

卯时的雾气在都江堰鱼嘴处聚散不定,陈砚秋指尖抚过冰凉的铁券表面,昨夜沉入江心的鎏金铁函仍在记忆中泛着幽光。寒林社众人正在清理祭坛残留的砭石碎屑,老河工突然指着江心惊呼:“金砂又浮起来了!”

只见漩涡中心再度泛起昨夜那种靛蓝色的泡沫,数以万计的金砂在阳光下排列成《天文分野图》的星官轨迹。陈砚秋俯身掬起一捧,砂粒竟在掌心自动重组为昴宿星图——中央天苑星官的位置赫然缺了一角。

“是阵眼未稳。”崔月隐的声音从竹索桥传来,他提着司天监的铜制雨量器,青衫下摆沾满泥渍,“韩似道用窥天仪改动了亢宿角度,西北星力正在反噬。”

众人闻言色变。陈砚秋急步走向鱼嘴分水处,看见昨日沉下的砭石钉正在江底微微颤动,系着的冰蓝丝带纠缠成乱结。最致命的是代表阵眼核心的那根主钉——此刻竟偏离星位三寸七分。

“需用南唐旧法校正。”墨娘子从怀中取出个犀角筒,倒出泛黄的《璇玑录·水利篇》残页,“宝瓶口下藏有李冰留下的定水石桩,按景佑三年重测的星图,该石桩正对应昴宿中星。”

十余名寒林社成员立即潜入刺骨的江水中。辰时的日光穿透水面,隐约照见江底那些排列如星宿的古老石桩。社众按残页记载的“七星探桩法”,用特制的铜尺测量石桩间距,每次调整都引发江流微妙变化。

巳时二刻,水面突然升起柱异样的水汽。陈砚秋认出这是《河防通议》记载的“龙门柱”——当年李冰治水时埋设的镇水宝器。柱身镌刻的古篆遇水发光,竟与《璇玑录》记载的星力校准公式完全吻合。

“取砭石针来!”陈砚秋跃上竹筏,用银针在柱顶刻下新推算的星位坐标。当最后一笔落下时,江底所有砭石钉突然齐鸣,系带的冰蓝丝带自行解开,在漩涡中重组为完整的太微垣星图。

午时的烈日下,奇异的天象开始显现。西北方的亢宿星官明明隐没在白昼中,却能在江面倒影里看见其星芒正在减弱;而东南方的昴宿星官虽不可见,其投射的星力却通过都江堰水系形成可见的光折射——七色彩虹从宝瓶口直射云霄,虹光中隐约现出汴京贡院的轮廓。

“星力通道成了!”崔月隐激动地记录着浑仪数据,“虹光指向正是江南贡院所在方位,今岁秋闱的星象干扰可解矣。”

然而未时的暴雨突如其来。豆大的雨珠砸在江面上,刚刚成型的虹光瞬间破碎。更可怕的是雨水泛着诡异的银灰色——崔月隐用试银棒探取雨水,棒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