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到,那些曾经对他这个“大夏走狗”充满敌意的村民,现在都围着虞明,热情地喊着“虞大人”,一个黑瘦的大婶硬是把一个还烫手的烤红薯塞进虞明怀里,憨笑着说:‘大人您尝尝,自家地里种的,甜!’
他还看到,村子后面,几排崭新的茅房已经建了起来,村里再也闻不到那股随处可见的骚臭味,连苍蝇都少了很多。
村里的女人们,也都被组织了起来,用大夏商人送来的棉线和织布机,纺纱织布,做出来的布匹,由商会统一收购,每个月又能多一笔不菲的收入。
整个村子,就像一棵枯死的古树,重新焕发了生机。
而带来这一切的,正是他曾经恨之入骨的大夏人。
“轰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
紧接着,是震天的欢呼声!
“通了!通了!水来了!”
虞明猛地从水渠里站起身,脸上露出了狂喜的笑容!
阮二牛也激动地朝河道方向望去!
只见那条黑色的淤泥之龙的尽头,一道清澈的水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奔涌而来!
浑浊的河水,冲刷着干涸的河床,发出“哗啦啦”的欢快声响,像一首生命的赞歌!
村民们疯了!
他们扔掉手里的工具,在河道里追逐着那道水线,又笑又跳,任由清凉的河水打湿他们的裤腿!
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跪在田埂上,朝着河水的方向,嚎啕大哭!其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一边抹泪一边嘶吼:“老天开眼了!有救了!我们有救了啊!”
有水了!
他们的田地,有救了!
他们的家人,再也不用挨饿了!
虞明站在田埂上,看着这幅景象,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他转过头,看向身旁的阮二牛。
“二牛,看到了吗?”
“这就是经世致用。”
“你读的那些圣贤书,教你忠君爱国,教你华夷之辨,却没教你怎么挖一条渠,怎么让五百亩旱地变成水田。”
“圣贤书上的大道理,换不来一粒米,也换不来一滴水。”
“能让百姓吃饱饭的,才是真正的王道。”
阮二牛浑身剧震。
他看着那些在水中欢呼的,自己的同胞,看着他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最纯粹的喜悦。
他脑海中,那道名为“仇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