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他究竟是怎么推演出来的?(第1页)

在刺激开始的十几秒后,

EEG屏幕上那平坦的波形,当即出现了变化,

高杨眼前一亮:“θ波起来了!

这是我接手以来,幅度和规整度最好的一次!”

此刻,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可没过多久,

刚刚活跃起来的θ波,忽然像被风吹动的烛火,

摇晃几下,很快又弱了下去...

五分钟不到,所有数据几乎都回到了原来的状态。

高杨看着结果,摇了摇头,

只有被TMS直接刺激的前额叶区域,

和针刺疼痛信号强烈的脑干区域,有局部激活,

大脑各区域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功能连接。

他不得不结束治疗。

半个小时后的检测显示,小雨的临床状态毫无变化。

二人回到办公室,

高杨把这次尝试的结果告诉焦饰香。

看着报告上的数据,他并没有沮丧,

一次次治疗无果,失望已经是常态,

更重要的是,是想和方力溯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

他冷静地转向方力溯,认真地说道:

“方先生,看来我们的‘协同效应’理论只生效了一半,

沉睡已久的大脑,就像一个需要复杂密码的锁,

我们似乎只输入了前几位数字,

TMS和针刺的刺激虽然强烈,但没能对上节奏,没能形成高效的共振。”

方力溯同样陷入沉思,

回顾刚才的整个过程,用中医理论进行复盘:

“我认同高医生你的看法,

我们的思路是对的,但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协同方法

‘醒脑开窍’针法,其性烈而急,而TMS精准而持续,

虽然同时进行,没能协同起效。”

方力溯想了想,又说道:“看来单纯的物理叠加是行不通的,

或许我们可以放弃追求绝对的同步,尝试让两种刺激接力或互补。”

高杨点点头,

虽然这次尝试失败了,

但那一瞬间的θ波增强,证明刺激是有效的,

接下来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和跨体系的理论反思,

一定能渐渐摸清楚改进方向。

一时间,高杨对自己和这位志愿者的合作,充满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