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缓和下来之后,王献之收回了先前的进言。
“阿兄,庙号的事,我觉得你是对的,魏晋君主私心作祟,导致庙号泛滥,不值得效仿,阿兄是要开创盛世的,当以大汉为榜样。”
王凝之笑着点点头,“你能这么想,我就安心了。”
王徽之见状,也表态道:“阿兄,那帮人和你对着干,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回头我就去找法护他们,当面嘲讽一番,为你出了这口恶气。”
“这就不必了,”王凝之制止道:“法护和那群人并不算一伙的,他是没办法。”
以王珣的能力和地位,根本不需要掺和进这件事里,但他作为琅琊王氏的核心成员,又不得不站出来说两句。
郗璿发话了,“最近朝野上下都盯着你们,想给你阿兄找不痛快,你们就不要多事了,尤其是子猷,没事就在府上待着,别出去得罪人。”
两兄弟赶紧答应下来。
王凝之笑着替二人说话,“子敬还是帮了我不少忙的,就是耳根子软,容易受人影响,以后注意就是了。”
“至于子猷,”王凝之皱着眉头想了好一阵,都没有说出下文,看起来实在没想到王子猷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王徽之眼巴巴地看着兄长,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谢道韫轻轻推了一下王凝之,“好了,有什么事就直说。”
她太了解自家夫君了,今日召集众人,肯定是有正事交代,包括对王徽之的安排。
王凝之这才笑道:“子猷的性格,放在官场上,确实容易惹麻烦,但你才华出众,若是闲置,未免可惜,所以我打算在洛阳开设一家书院,交给你打理。”
王徽之听了这话,反手指了指自己,用怀疑的语气说道:“我?打理书院?”
王凝之肯定地点点头,“就是你,你知道鸿都门学吧?”
王徽之恍然大悟,“原来阿兄说的书院是指这个。”
历史无新事,东汉灵帝时期,天子为了和豪族官僚抗衡,除了与宦官联合,对士大夫阶层实施禁锢打压之外,还决定为朝堂引入新鲜血液,于是在京城洛阳的鸿都门外设置学府,是为鸿都门学。
在场的人都熟读历史,对这桩旧事并不陌生。
王献之不解道:“可鸿都门生,大多以书画见长,灵帝却将他们引入朝堂,又给予高官爵位,使得他们受到当时人的唾弃,鸿都门学也以失败告终。”
简单来说,鸿都门学就是一所官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