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后事(第1页)

杨元嗣以为这家伙咬文嚼字说是寒舍,想不到还真是寒到不能再寒了。

两人一直冒着风雪走过了朱雀门,又过了大相国寺。

杨元嗣转的都有些头晕,李继恩才在一处小巷里停了下来。

他的家只有三间屋,一个小院。

李继恩领着杨元嗣往屋里走,一个瘦弱的老太太迎了出来。

这老妇人年纪不大,但是却显得十分苍老,一身灰色的麻衣补丁上面盖着补丁。

她弯着腰咳个不停,显然是感染了风寒,那老妇人看到有客人来,急忙往屋里让。

老妇人急忙想要找茶壶倒茶,却发现里面已经没有一滴水。

场面一时间十分尴尬,杨元嗣急忙出来打圆场,“阿婆不用客气,我跟李兄弟在这里聊几句就行。”

那阿婆道了声歉,往里屋去了。

李继恩和杨元嗣坐在桌子旁边,开始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他家祖上本来是延安府人,世代都是军官,父亲死在征讨西夏的战争中,家道开始中落。

李继恩从小就天赋异禀,拜了名师学习武艺,练的一手好枪法。

他本来想着跟父辈一样,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


可是他这一代连个堂兄弟都没有,可谓是百亩地里的一棵独苗。

李母下定决心不想让他从军了,最大的执念就是要让他赶快成婚,给老李家开枝散叶。

可是人总要有个谋生手法,在大宋朝最高贵的职业就是读书,李母也为李继恩选择了这条路。

都说术业有专攻,这李继恩是武学奇才,可是在文学上那真可以说是蠢笨不堪。

为了将他培养成才,李母也学着孟母三迁,将家搬到了汴梁来。

李继恩却没有受到任何汴梁文风的熏陶,连初级的乡试都过不去。

虽说学问未有什么长进,可是钱却花的差不多了。

到了现在都快揭不开锅的地步,李继恩不得不想办法搞钱了。

他本来就没有什么生活技能,只有一身武艺。

最适合的就是从军,总不能给人看家护院或者打劫去吧?

但是李母又坚决不准他入伍,这就形成了逻辑闭环。

李继恩只能想到了这个比武拿钱的方法。

听了李继恩的介绍,杨元嗣问他:“你自己有什么打算,要不要加入神武军?”

李继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大声喊道:“小生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