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解决了外部的问题,接下来将目光转向内部,发现更不好处理。
这次北伐,杨元嗣就是名义上的主帅,也确实是登州军抢先攻进了析津府,这个天下人都知道。
按照徽宗的想法,他是要将首功给童贯的,只是非常难以操作。
梁师成也劝他,先将杨元嗣这只猛虎远远驱离汴梁,其他的问题随后再解决。
现在正好有个拆分登州军的好机会,直到现在童贯他们还认为杨元嗣的神武军是他最主要的军事力量。
童贯建议将杨元嗣的部下全部高官厚禄,分散到其他地界,老虎没有了爪牙,自然没办法兴风作浪。
徽宗既然已经跟杨元嗣谈过,也知道了他的心意,所以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朝廷在大庆店举行了盛大的册封仪式,正式将杨元嗣封为登州郡王。
这是大宋有史以来绝对没有过的荣誉,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在活着的时候被封为异姓王。
杨元嗣放弃了所有在禁军中的职位,返回登州老家,保留了登州节度使的官职。
徽宗作为对他的补偿,将平海军的军港和军舰全都交给杨元嗣,作为他的私产。
在大宋朝廷的认知里,几乎就没有什么来自海上的威胁,海军远没有水师重要。
杨元嗣的另一个特权就更加恐怖了,朝廷允许他经营盐业和对外贸易的权力,杨元嗣在京东西路和京东东路境内交易都是不用税钱的。
其他人现在还认识不到海上贸易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利润。
杨元嗣也只是模模糊糊记得南宋已经能够跟欧洲做买卖了,他想将这个大航海时代提前一些。
正是这个决定对于后来历史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杨元嗣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他还是徽宗的驸马。
赵金儿现在也是百感交集,她不比那些普通的妇人,深知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她当然希望杨元嗣继续为国家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公主喜欢的就是英雄。
不过杨元嗣的功劳和爵位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无法再进一步了。
什么事情都讲究个物极必反,和自己心爱的人平平安安过一生,未必就不是一种最好的安排。
赵金儿一想到回到登州后就不必遵守汴梁的这些繁文缛节,甚至都有些期待。
神武军现在除了辛兴宗的后军,可谓是兵强马壮,五个指挥使都被升级为都指挥使,正式脱离了杨元嗣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