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嗣虽然不怕那些流言蜚语,不过做人还是要低调一些才好。
他现在之所以能够如此嚣张,是因为杨元嗣的功劳太大了。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人都有什么下场,杨元嗣再清楚不过。
朝廷上那些言官之所以还没有动作是因为风向还没有改变。
所以杨元嗣快马加鞭赶回了汴梁,登州军干脆没有入城,就住在城外神武前军的军营里。
李继恩给杨元嗣行礼,笑着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自嘲道:“多日不见大王,反倒是有些肥胖了。”
杨元嗣知道这是在向他抱怨无事可做。
不过现在李继恩已经是指挥使了,想建功立业的肯定是营中的兄弟。
杨元嗣高兴的是人心可用,担忧的是普通军卒完全意识不到真正战争的残酷。
金军的战斗力可不是方腊和辽军能够比拟的。
杨元嗣拍着李继恩的肩膀,说道:“好好练兵,总有派上用场的时候。”
李继恩点了点头,恨恨道:“禁军又是老样子了,三衙更不像话!”
杨元嗣已经听张固安说过了,现在禁军规模又扩大到了二十多万人。
这些人现在多数属于高俅的殿前司,又扩展到了七八个军。
杨元嗣很奇怪这些兵源都是从哪里来的?
李继恩道:“还不是那些泼皮无赖,山贼配军!”
杨元嗣叹了一口气,果然跟自己想的不错。
虽然说方腊等大规模的起义被镇压了下去,可是大宋遍地山大王的情况并没有本质改变。
他们都是率领着三二百喽啰,大的有千余人马人马,占山为王。
这几年朝廷都是剿灭为主,到了最后却发现越剿越多。
其实这个道理也很简单,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那些走投无路的人,落草为寇就会成为他们最后的选择。
宋江进剿叛军都是以招抚为主,那些绿林好汉能战则战。
不能战则脸上刺上金印,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宋的贼配军。
这种军队的作战能力有多高就不用想了。
杨元嗣无奈笑道:“咱们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
“听说你小子生儿子了?什么时候请我喝酒?”
李继恩这才转怒为笑,“小人随时欢迎大王,正好看看我的新宅子。”
杨元嗣肯定会去李继恩家里,不过他现在首先要去的是公主府。
等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