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悦也不接杨元嗣的话,低声说道:“大王的封地广大,按理来说不必理会此次加税。”
“只是有些言官上书颇为无理,大王还是要注重一下的好。”
这在大宋官场就相当于明示了。
杨元嗣拍着唐恪的肩膀说道:“老唐的心意,我领了。”
登州的情况杨元嗣再了解不过了。
本来朝廷加税,应该是平均的加到所有应该缴税的人头上。
但是事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甚至是士绅都有办法和政策免税。
甚至一些势力庞大的商人,也有特权免除赋税。
每次加税,最后都会落到平民百姓的头上,这次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意外。
杨元嗣之所以会被人盯上,一则是因为他的田地确实超过了应有的规模。
另一个原因才是主要的,还是朝廷中隐隐有股反对他的力量。
从户部出来,父子二人都没有说话。
还是张固安开口道:“父亲现在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流涌动,不如这次我跟你一起回登州。”
杨元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留在汴梁比回登州有用的多,好好干。”
张固安点了点头,朝前去了。
众人刚到郡王府门口,就见围了一大堆人,香车宝马好几辆。
杨元嗣正奇怪谁敢这么嚣张,只见一个白胖的青年迎了上来。
那青年杨元嗣也认识,原来是高衙内。
高衙内见是杨元嗣,也是一呆,急忙胡乱行了个礼。
杨元嗣问道:“衙内有何贵干?”
高衙内摆了摆手,回礼道:“不敢劳烦大王,我是来找张大哥的。”
汴梁城内,权贵云集。
年轻一代最贵重的当然是龙子龙孙,赵楷赵构赵金儿都是其中的代表。
他们行事跋扈,但是碍于自己的皇族身份,也不会太出格。
最嚣张的就是那些高官的二代,这些人里年龄大的十四多岁,小的只有十几岁。
他们成群结队,在汴梁城内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又没有人敢管束。
这其中最厉害的就是高俅的儿子高衙内。
张固安为了探查情报,混入了他们这个圈子。
他跟这些酒囊饭袋不同,善于把握人心,
又心思细腻,了解他们的需求,投其所好。
不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