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博士课题立项(第1页)

秦舟听见许立峰的话后,笑了笑。

切换课件,开启视频播放模式。

采用DSA与FFR导航系统做的pcl手术录像被他投影到大屏幕上。

一众教授坐在座位,仰头观看。

录像是从穿刺开始,开始时的设备整合过程被秦舟剪掉,该做的保密还是要做。虽然在座都是业界大佬,也没有什么人品不端问题,但毕竟是极其具有价值的技术,秦舟不想还没开始,就被人抄去。

阶梯教室灯光变暗,手术录像开始播放。

“开始手术。”

“FFR值0.51,提示心肌重度缺血。”

音响里传来秦舟沉稳的声音。

秦舟的动作做得极快,从开始穿刺到判读血流分数分析,钙化情况评估,导丝精准穿入血管闭塞段,再到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造影复查,穿刺口缝合。

第一例确实十五分钟就做完。

他每一个手术步骤都是那么顺畅和衔接有序,导丝彷佛自己长眼睛一样,非常精准。

第二例手术同样如此。

桡动脉进针,导丝从针鞘开始推送,再到造影剂注射,比传统需要反复拍照定位,简直一气呵成。

支架释放后贴壁复查,更达到完美级,做到‘零残余狭窄’。

在观看过程中,教授们都瞪大眼睛,惊得说不出话。

观看结束。

15分钟,真的15分钟就完成一例pcl手术。

怎么可能!

无论是导丝游走角度,还是支架定位,都那么精准,难道这小子搭建的导航系统真能做到这种程度?

神经介入科陆教授突然站起来,问秦舟:“你这两例手术真是昨天做完的?怎么没见院里通报?”

这种革命性的介入手术,不可能没有任何风声,就算许立峰藏在腋下,麻醉师,护士,影像科医生都能把这些信息传递出来。

作为省医院介入科大主任,陆教授觉得很不可思议。

许立峰咳一声,示意让陆教授坐下:“是我让他们暂时保密。”

院长余中正对许立峰认可地点点头:“你这样做是对的,课题还没立项,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确实不宜声张。”

鲁国平教授抬抬手,张口问秦舟:“秦同学,我刚才看你操作导丝多次调整角度,但是也没有停留太久,也没有用影像重新确认位置,好像能提前知道血管走向,推送力度也控制得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