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能源瓶颈,水龙之怒(第1页)

天工坊之内,热火朝天。

在方寒亲自手把手的教导下,那几位三观尽碎的老铁匠,很快便掌握了高精度机床的基础操作。

他们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门道

第一批由机床制造出来的齿轮、轴承、连杆等核心精密零件,很快便被源源不断地生产了出来。

这些零件的精度,远远超越了当今时代任何人力锻打所能达到的极限!

当老铁匠们将两个齿轮轻轻合在一起,发现它们能够完美地啮合,转动起来顺滑无比,几乎没有任何的旷量和阻滞时,所有人都发出了由衷的,叹为观止的惊呼。

“巧夺天工工!这才是真正的巧夺天工啊!”

“有了此等神器,何愁大事不成!”

有了这些高精度的核心零件,方寒的工业计划,立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他亲自画出图纸,指导着工匠们,用这些零件,迅速组装出了几台在他们看来无比庞大而又复杂的“机关巨兽”。

水力锻锤与水力鼓风机!

巨大的锻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齿轮和杠杆结构,连接到一架巨大的水车之上。只要水车转动,就能带动锻锤,自动地一起一落,进行锻打!其力量之大,效率之高,是十几个壮汉轮流挥锤都无法比拟的!

而水力鼓风机,更是解决了炼铁的一大难题。它通过水力驱动,能源源不断地向新建的高炉之中,鼓入强大的气流,使得炉温能够轻易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钢!

真正意义上的钢,而不是粗劣的生铁和耗时耗力的百炼钢,终于有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问题,很快便接踵而至。

无论是那重达千斤的水力锻锤,还是需要持续不断提供风力的鼓风机,想要驱动它们,都需要巨大而又稳定的动力!

天工坊建在溶洞内,想要利用水力,只能在洞外修建水渠,将河水引进来,驱动水车。

但柳溪村旁的那条河,虽然水量充沛,但水流速度却并不算湍急,尤其是在这大旱之年,水位下降,流速更是时快时慢。

这就导致了水车的转速,极不稳定。

工坊之内,那巨大的水力锻锤,也是时而“哐当”一下,有力地砸下,时而又变得有气无力,半天都抬不起来。

炼钢高炉那边的鼓风机,更是时断时续,炉温忽高忽低,根本无法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区间,第一炉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