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之城
抚顺,这座位于辽宁省东部偏北的地级市,它东与吉林省东丰、柳河、海龙、通化相接,西与沈阳市苏家屯、新城子、东陵区毗邻,北与铁岭、开原、西丰县接壤,南与本溪市的溪湖区、本溪县、桓仁县相连 ,全市土地总面积.03平方千米。
一、历史的长河
抚顺拥有7千余年的人类居住史和2千余年的人类文明史,其历史的脉络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战国时期,抚顺隶属燕国辽东郡,辽东郡治所在襄平(今辽阳老城),那时的抚顺便已在华夏大地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足迹。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后,抚顺依旧隶属辽东郡,在大一统的格局下,与中原紧密相连。
汉朝初期,抚顺西部属于堠城县(今沈阳东古城子),北部属于高显县(今铁岭);东汉时(公元112年),堠城县改属玄菟郡,至魏晋初期抚顺仍归属玄菟郡。玄菟郡自汉武帝时始设,其间三次迁治,其中两处郡治都在今抚顺境内,这足以显示出抚顺地区在两汉时期辽东政治地理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隋朝直至唐初,高句丽族兴兵西进,占据辽河以东,在高尔山上修筑了一座城堡“新城”,此时的抚顺隶属高句丽地方民族政权长达百年。隋朝先后4次征伐未攻下高句丽,唐朝一统后,设置安东都护府迁入新城。辽金时期,抚顺地区建置贵德州,境内的金代大官屯窑出土的陶瓷器具,造型古朴、花纹装饰明快,旧煤窑出土的辽代古钱较多,反映出当时采煤业和陶瓷业的显着发展,浑河两岸的沃野也得到了深入开发,建筑、人口以及社会文明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元朝初期,废除贵德州,在抚顺置贵德州巡检司,位于浑河北岸。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巩固明王朝统治,于抚顺高尔山南麓建造城市,名抚顺城,取自“抚绥边疆,顺导夷民”之意,设抚顺关和马市,置千户所,隶属沈阳中卫。当时的抚顺城是明代辽东地区一个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和边防要地,见证了无数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今新宾老城)定都建国(史称后金)。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抚顺城归奉天府管辖。康熙三年(1664年),抚顺隶属承德县,清朝廷以保护其“龙兴之地”为由,对辽沈特别是抚顺地区实行封禁,修筑了柳条边墙,严禁汉民流入,使抚顺地区社会发展陷于停滞,这种状况持续了约一个半世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