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辽宁省《铁岭市》(第1页)

走进铁岭:领略辽宁北部的独特魅力

铁岭市,地处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这座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东经123°27′至125°06′,北纬41°59′至43°29′之间的坐标,使其成为连接辽宁与吉林、内蒙古的重要节点。它东依长白山系哈达岭余脉,西临滔滔辽河,南与沈阳、抚顺毗邻,北与吉林四平相连,东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吉林省辽源市接壤,西与沈阳市法库县、康平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和通辽市为邻 ,全市东西最长134千米、南北端宽162千米,总面积1.3万平方千米,市区面积638平方千米,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孕育出丰富的地域特色。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铁岭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就有人类在此生息活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年,漫长的岁月为这座城市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夏、商、西周时期,铁岭地区境域为青州属地。春秋战国时期,境域南部属于辽东郡,北部则为东胡管辖。秦时期,境域大都属辽东郡。两汉时期,境域所属随秦时,无较大变动。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境域南部为玄菟郡所辖,北部开原、昌图则属于扶余。东晋时期,境域大都归属玄菟郡。南北朝时期,境域处于契丹领地内。隋朝时期,境域属高句丽所辖领地。唐朝时期,境域南部属安东都护府,西北部属松漠都督府,昌图曾归渤海鸭绿府、扶余府管辖。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并改富州,即今天的铁岭城。

辽宋时期,917年辽太祖设置机构在此地冶炼银子,将富州改为银州,辽朝时期境域大部分属东京道辽阳府。金朝时期,境域南部属东京路咸平府,西部属北京路,东北部属上京路会宁府。元朝时期,境域西部属开元路咸平府。明朝时期,在银州设铁岭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徙铁岭卫于沈阳、开原间古银州之地,境域南部属辽东都指挥使司铁岭卫,北部属三万卫、辽海卫。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卫设县,铁岭、开原县属奉天府,时铁岭境域东北部(西丰)被封禁为大围场,北部为内蒙古科尔沁部。清光绪三年(1877年),改昌图厅为昌图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奉天将军,设置奉天巡抚,改为行省,铁岭境域属东三省总督,清朝末年,境域内铁岭、开原、昌图、西丰县属奉天省。

民国二年(1913年)实行省县制,境域南部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