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铁岭市《调兵山市》(第1页)

在辽宁北部,有一座城市虽面积不大,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城市魅力,它就是调兵山市,其区域面积为263平方公里 。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调兵山历史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老的红山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足迹 。先人们在此从事着原始的农耕、渔猎活动,创造出了早期的文明,他们使用的石器、陶器等器具,成为了后人了解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调兵山的归属不断变迁。秦代时,这里属平州;东晋至隋朝,被高句丽族割据;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朝收复此地,归安东都护府辖地 。到了辽代,调兵山隶属黄龙府隶上京;金代时,归属会州。这些朝代的更迭,使得不同的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调兵山独特的文化基因。

清朝至中华民国时期,调兵山属铁岭法库县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法库门抚民厅,调兵山、大明等村镇划入法库厅管辖。法库厅共分30个社,调兵山为安全社首村,辖17个村,大明安碑为安庆社首村,辖12个村。宣统二年(1910年),法库厅改30个社为一城十乡,调兵山为东一乡,仍为乡会所在地,大明安碑村为东二乡,乡会所在地为柏家沟。民国二年(1913年),法库改厅为县,此后,调兵山和大明等地一直为法库县所辖。大青、晓明等地则始终为铁岭县的辖区。

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中共辽吉一地委曾在此设置“铁法县” 。1949年建国后,调兵山市东南部区域划为铁岭县管辖,西北部区域划为法库县管辖。1981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铁岭县、法库县的各一部分行政区域设市,因邻近铁岭市和法库县而得名铁法市。1984年6月30日,铁法市改为铁岭市铁法区。1986年9月恢复铁法市建制。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调兵山市,从此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调兵山的得名也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相传800多年前,金国元帅兀术在此操练兵马,调兵遣将,挥师中原 。他带领着金国的铁骑,在这里进行着紧张的军事训练,制定着战略计划,为攻打北宋做着充分的准备。后来,民国三年(1914年)出版的《法库县志》中记载“金兀术曾驻兵于此,山坡垒迹犹存”,为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此后,人们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