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仲夏的十字路口与工地的雨(第1页)

初夏的风带着几分燥热,裹挟着城市特有的喧嚣,拂过省一中高三教学楼前的香樟树冠,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预演。高考志愿填报的日子临近,空气里无形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期待、焦虑与憧憬的复杂情绪。教室窗明几净,黑板上方鲜红的倒计时数字犹如战鼓,敲打着每一颗年轻而不安分的心。

林雪萍站在高二(三)班的讲台上,粉笔灰沾在浅蓝色的衬衫袖口,留下几点不易察觉的印记。她刚刚结束一节关于遗传病概率计算的习题课,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让不少原本眉头紧锁的学生露出了豁然开朗的神情。然而,课堂气氛并未完全轻松下来。她敏锐地捕捉到了座位间偶尔传递的小纸条、压低声音的讨论,以及投向窗外的、略带迷茫的眼神。

这节是高三学长的自习课,她作为生物老师也是他们的志愿填报指导小组成员之一,正利用这个空闲来查看班上高二学生的学习状态。高二的他们,距离那个关键性的时刻还有一年,却也早早嗅到了那份沉甸甸的气息。

“大家静静一下,”林雪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教室里细微的声响很快平息下来。“看到高三学长学姐们现在的状态了吗?选择的方向感,往往建立在对自己清晰认知的基础上。从今天开始,我们的社会实践模块正式启动。这一次,不止是体验,更希望大家能在接触不同领域的过程中,思考你的兴趣、你的擅长点在哪里。”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充满生气的脸庞:“第一站,我们联系到了本市正在进行古建筑修复与社区更新的‘清溪里’项目工地,带大家去实地感受一下建筑、规划、历史保护与现代生活空间的碰撞。时间定在这周六上午九点,市图书馆前集合,统一坐车过去。”

座位间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既有对新活动的期待,也有对“工地”两个字的本能讶异。

林雪萍留意到靠窗位置的江韵华正飞快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旁边的许清瑶凑过去看,马尾辫的发梢轻轻扫过他的肩膀,不知他低声说了句什么,许清瑶立刻扭回头,脸颊浮起淡淡的红晕,还不轻不重地用手肘拐了他一下。这两个孩子之间特有的、旁人难以介入的小气场,总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她唇角微扬,继续补充:“这不是普通的参观,项目负责人恰好是我朋友的团队。他答应我们,会为大家详细讲解设计理念、施工流程以及未来规划。这是一个将书本知识与城市肌理、人文关怀、工程技术融为一体的鲜活案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