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省美术馆光洁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空气里混合着颜料、新打印的展板油墨以及淡淡的花香——入口处摆放着庆贺全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展隆重开幕的花篮。展厅内人头攒动,来自各校的师生、专家评委、媒体记者以及关心教育的市民们穿梭在一个个设计新颖、构思巧妙的展位之间,不时发出赞叹或提出疑问。
穿着合身校服、胸前别着“参赛选手”证件的许清瑶,正站在他们学校的展位前,落落大方地向一位前来观摩的大学教授介绍她和团队(主要是她和江韵华)设计的“基于物联网的校园微环境智能监测系统”。少女身姿挺拔,嗓音清越,逻辑清晰,配合着展板上那幅荣获“最佳视觉设计奖”的、极具未来感和科技感的动态示意图,她的讲解引人入胜,自信的光芒让她本就出众的容貌更加耀眼。
江韵华站在展位侧后方稍微靠一点的位置,手里拿着备用的详细数据资料册,目光大多数时候都落在许清瑶身上。他今天也难得地穿得正式了些,是林雪萍老师提前提醒过的“稍显精神的”衬衫和休闲长裤,让他褪去了几分平日里的随意,多了些清俊沉稳。当许清瑶讲到关键的技术难点或者创新点时,他会适时地补充一两句数据或原理,言简意赅,与她的宏观阐述相得益彰。他的存在,像是一个稳固的基石,默默支撑着她在台前的闪耀。
“……所以,我们这个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低成本、高精度和实时联动反馈,不仅可以应用于校园绿化养护、节能管理,理论上也可以扩展到社区小微公共空间的环境监测……”许清瑶做完最后总结,微微欠身,对教授的聆听表示感谢。
教授眼中满是欣赏,连连点头:“非常好!想法新颖,设计完整,尤其是这个可视化界面,非常友好。两位同学配合默契,未来可期啊!”他又问了几个技术细节,才满意地离开,去往下一个展位。
人潮暂时稀疏了一些。许清瑶轻轻吁了口气,连续一个多小时的讲解让她脸颊泛着健康的红晕,鼻尖也沁出细密的汗珠。她下意识地抬手用手背擦了擦。
“给。”一瓶拧开了瓶盖的矿泉水适时地递到她面前。江韵华的声音依旧带着点他特有的、似乎对什么都漫不经心的调子,但动作却无比自然。
许清瑶接过,仰头喝了几大口,清凉的水滋润了有些干涩的喉咙。她侧过头,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江韵华,压低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一点点寻求确认的意味:“喂,我刚才讲得怎么样?没卡壳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