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将尽的阳光已经有了初夏的意味,穿透教室明亮的窗户,在黑板一角投下棱角分明的光斑。高二(三)班的教室里,只剩下了生物课代表许清瑶和班主任兼生物老师林雪萍。刚刚结束一场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模拟实验的小组讨论,其他学生已经抱着书本鱼贯而出,教室里还残留着讨论留下的零星粉笔灰气息和纸张摩擦后的暖意。
许清瑶正伏在讲台旁一张闲置的课桌上,对着摊开的彩色卡纸和设计稿凝眉思考。她的手指间夹着一支纤细的银色勾线笔,白皙的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她的设计稿正是几天前深夜在快餐店里,拉着江韵华一起修改的科技创新大赛展示板定稿。线条流畅,蓝银渐变的主色调在纸面上流淌出科技感的冷冽,点缀着抽象的电波图样,视觉效果极具冲击力。然而此刻,她的神情却有些凝重。
“林老师,展示板印刷厂送来的打样……还是感觉有点不对。”许清瑶抬起头,秀气的眉微微蹙起,将一张A4大小的打印样稿递给林雪萍,“这个宇宙银的过渡,打印出来偏灰了,完全没有我们设计图那种清透的质感。还有这里几处小细节的颜色叠加,糊在一起了。”
林雪萍接过样稿,仔细比对许清瑶手中的设计原稿。阳光恰好落在两张纸上,差异立刻显现出来。印刷出的样稿像是蒙了一层旧纱,色彩的鲜艳度和细节的锐利度都大打折扣,确实有些辜负许清瑶精心构思的设计。
“嗯,印刷色差的问题确实存在。尤其种种大面积的特殊渐变色,对设备和油墨要求很高。”林雪萍放下样稿,温声分析道。作为指导老师,她很清楚这种专业赛事对细节的苛刻要求。她看着许清瑶有些沮丧的脸,安慰道:“别急,时间还有。我认识几位负责校刊印刷的老师傅,他们对特殊色彩的处理经验丰富些。而且,校庆活动马上开始了,他们近期肯定在处理相关物料,我们可以托他们再打一次样试试。”她知道许清瑶在这项比赛上倾注的心血,更理解她对完美的追求。
提到“校庆”,许清瑶的眼睛亮了一下,那点沮丧瞬间被新的活力取代:“对哦!校庆!林老师,年级里是不是在征集校史长廊的更新设计方案?还有毕业晚会的舞美初步构想也在集思广益?”她语气轻快,带着年轻人特有的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着桌面,“我们那个科技展板的蓝银渐变色系,还有延伸的‘未来感’线条元素,如果应用到毕业晚会的背景主视觉上,会不会很有新意?还有校史长廊的某个区域,比如‘展望未来’部分,也可以用这种风格过渡衔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