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宴请结束后,杨辉、孙文石、宋桐三人都给了答复。
    于是林向安就带着他们三人,直接带着他们参与第一线工作。
    林向安将早前询问收集了急需解决的水利工程,挑选了两处淤塞严重、影响范围广的塘坝。
    亲自带队实地勘察,并请县衙的工房小吏来看一眼,备个案,获得官方认可。
    在项目所在地及周边村落张贴告示:
    安平粮行奉旨修渠,以工代赈,每日现结工钱,招募青壮。
    工钱标准,略高于当地短工的日均价。
    唯一要求卯时上工,酉时下工,得保证工作效率。
    对林向安来说,时间更重要,不能在这些小事上耽搁太多。
    此事,由镖局留下的镖师,负责监工和维持秩序。
    由账房伙计负责记工和每日散工后发放工钱。
    现结工钱是维持积极性的法宝。
    这件事林向安交给了宋桐作为总负责人,由他每日向林向安汇报总结情况。
    说到底,他需要把控全局状况,了解每个环节注意事项。
    另一方面林向安带着杨辉、孙文石,着手准备乡间推广惠农契。
    惠农契并不是直接找散户农民。
    这样太被动,而且效果不好。
    是得先搞定各村镇的保甲长、有威望的乡老、以及中小地主。
    这些人才是乡村的实际话事人。
    索性林向安回来后的一系列举动做的铺垫,让他在县里积累了一定的威望。
    这时候林向安亲自出面,设宴邀请这些人,大多都会积极配合。
    这次的宴席,相当于招商会。
    就定在林家镇上的酒肆举行的。
    席间,由林桥详细讲解“惠农契”的条款。
    这是林向安有意让林桥去做这些事。
    有他坐镇,林桥就是他的话事人。
    一是保底价:承诺无论市场如何波动,收购价不低于市价。
    二是溢价收购:对于质量达标的粮食,明确加价一成,优质粮加价更多。
    三是种子支持:承诺来年春耕,可优先提供优质粮种。
    最终选择两个最支持林向安的保甲长管理的村庄,作为“示范村”。
    一个是孙文石所在的村子。
    一个是杨辉所在的村子。
    之后再派大掌柜下乡,与示范村内愿意参与的农户逐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