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直没开口,等众人弹劾得差不多,李靖已经汗流浃背才开口。
“众卿弹劾得没错,军令不可违。”
李靖顿时脸色大变,其他武将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眼看震慑效果达到了,李世民话锋一转:“李靖做得也没错,战场上,随机应变最是重要,战机稍纵即逝。”
“如果将军在战场上畏首畏尾,本着不做就不会犯错的想法,失去冲劲,那么如何打胜仗。”
百官都懵了,他们都没错,那么到底是谁的错呢?
李靖和诸将心里暖暖的,有个动打仗的皇帝真好啊,但悬着的心还是没放下来。
“究其根本是朝廷的制度有问题,此番出征,监军是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因为战场的瞬息万变,他们没和李靖在一起。”
“所以李靖一个人便能做下决策,以后监军必须和主将一起。”
“另外,朝廷将增设军机处,军机处不掌兵器,但拥有战场上的参谋和决策权。”
“以后出征,设一名主将,两名监军,一名军机处参谋,用票拟权。”
“监军和参谋各自拥有一票,主将拥有两票,共同商谈和决策,需要临时变阵时,达到四票同意,则可以实施。”
“如果达到三票同意,说明有可行性,由随行将军和监察御史共同举手表决,如此可极大程度防止犯错,也不影响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李世民说出商议好的对策。
“陛下圣明。”
武将齐齐高呼,这个制度对于他们来说好啊,这样他们心里就有底了。
而军机处不掌兵权,百官也没有反对。
“那么陛下,军机处属于哪部管理呢?”侯君集询问。
“军机处属中书门下,负责参谋和决策,监军相当于门下省,负责监督和审核,而主将和将军呢,相当于尚书省,负责实施。”
“这样说更容易理解。”
“军机处设军机侍郎一名,从三品;军机丞两名,正四品下;参谋郎五名,正五品下。”
李世民道。
这很合理,也没人反对。
“另外,以后南衙和北衙归兵部管理,但没有调动权,出征主将是南衙将军,监军则由兵部和北衙各出一人,如此最为公平。”
李世民继续提出改革方案。
这对兵部是不公平的,但兵部全是李世民的人,谁反对嘛。
“接下来该论功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