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读书人最美的时代(第1页)

就在这时,掌柜的上到二楼,紧张地提醒:“诸位公子,可莫要谈论当下时局,违法的。”

武德朝那会可是明确规定民间不得谈论时局,违者重罪。

贞观律虽未明确规定此事,但皇帝在这里啊,万一触怒龙颜,那就完了,醉仙居怕是都得关门大吉。

“掌柜的,此言差矣,我等读书人若不紧跟时局,科举策论如何写?不通时局,中举如何为官呢?”

其中一人开口反驳。

“我……”

掌柜噎的反驳不了,苦涩地看向三楼的李世民,李世民轻笑着摇头,示意掌柜的不用管。

“贞观律中未提不能议论当下时局,我等未曾违法啊。”

“掌柜啊,时代不一样了,你也得跟上时代啊,若有事也是我们的事,绝不牵连醉仙居。”

那读书人再言。

“好吧,我就不打扰诸位雅兴了。”

掌柜行礼离开,陛下都让他别管了,他还能说什么。

“说到这个,咱们不如论论为何武德律严苛,而贞观律宽松。”

其中一个读书人提道。

刚刚劝解掌柜的那读书人道:“我的观点是乱世当用重典,武德朝,四海未平,人们刚经历乱世,思维还停留在乱世,匪盗横行,想着生活不如意就起义,拼了。”

“如此情况,必须用重典严加约束,而到了贞观朝呢,四海平定,东凸厥也被重创,内外已固,当谋求发展。”

“重典约束下,人们这也不敢干,那也不敢干,如何能发展呢。”

听着这读书人的侃侃而谈,李世民连连点头:“不错不错,点出重点了,这年轻人不错,杜正纶,去查一查这人的信息。”

杜正纶拱拱手,道:“陛下,此人臣认识,出自陇西李氏武阳房,乃幽州大都督,武阳县公李大亮之侄,名曰李道裕。”

“为人豪爽,富有学识,自汤问学宫建成,常于学宫中与各地读书人探讨交流学识,颇有名气。”

“哦,原来是李大亮的侄子。”李世民更欣赏了。

喜于李大亮的严谨和智慧,便也爱屋及乌。

叶尘细细想了想,李道裕,这位也是历史名人啊,贞观后期重臣,做过刑部侍郎、工部侍郎、大理寺卿。

“赞,当浮一大白。”

正好酒上来,一众读书人齐敬李道裕。

“诸君若高中为官,想做什么官呢?”

有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