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李世民超绝的眼光(第1页)

“这就够了,只要你怼得那些文官反驳不了,其他的交给我。”

李世民笑道。

这种事就是玩嘴,看谁辩驳能力更强,让对方反驳不了。

叶尘擅长啊,经常在朝堂上一喷所有。

“那你打算怎么编写呢?”叶尘好奇询问。

“取百家之长,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农家的地泽万物,汇编成通学,以后没有百家,只有通学。”

“鼓励钻研学说,取有用之精华编入通学,不断进步。”

“儒家天天抱着《论语》、《孟子》在那钻研,有个屁用,都钻研上千年了。”

李世民桀骜道。

“漂亮。”

叶尘忍不住鼓掌喝彩,李世民眼光之长远,真的牛逼。

论起战略眼光,古代最牛逼的三个人,秦始皇、李世民、朱棣。

“其实我倒是有个主意,把学习规范起来,分成小学、中学、大学,修订出各个时期要学习的内容。”

“比如小学,主学识文断字和算学,主要是启蒙;中学开始增加难度和科目,开始学九经,把九经作为基础学科。”

“大学学你编写的通学、史、律、农、水、经济等等,就按照分科嘛,士科要学哪些,算科要学哪些,规范起来。”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学会,不如集中精力专攻,培养专项人才。”

“以后科举就细分开,如士科进士、算科进士等等,如此也能根据其特长而针对性安排进哪一部为官。”

“如此一来,学校多起来,允许民办学校,世家大族得了益,抵触就不会那么强烈,让秀才去教书,一边教书一边学习,一举两得。”

叶尘提议道。

这个时候,教育不够规范,很多都是跟着一个夫子一直学。

而大部分夫子都没功名,误人子弟啊。

那些秀才,没个固定营生,对家庭压力非常大。

许多人四五十岁还在考,就很扯,寄托着全家的希望,不得不考,不考的话,之前的付出就得不到回报。

有个固定营生,也算没让家人失望,得到了回报。

“这个提议非常好,让教育规范起来,回头好好研究研究。”

李世民不停点头,这政策要实施成功,必然能培养出来更多能力更强的人才。

“还有医学院、工学校这些,通通规范起来,铸牢大唐根基,才能发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