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让他心怀怨恨地老死,不如给他一个新的“战场”,一个思想的战场。这既能满足孙寒自己的一点恶趣味,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李世min这个历史名人的价值。
“很好。”孙寒指了指旁边书架上堆满的卷宗,“那些,是这几天来,我们查抄的世家罪证,以及新政推行的初步报告。你可以从那里看起。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伯温,也可以直接问我。”
说完,孙寒便不再理他,转身又和刘伯温在沙盘前讨论起来。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那张属于他的书案前。书案很大,是用上好的金丝楠木做的,笔墨纸砚也都是精品。孙寒在这些细节上,给了他足够的体面。
他缓缓坐下,拿起一杆崭新的毛笔。
这支笔,他曾经用它批阅过无数的奏章,决定过亿万人的生死。而现在,他将用它来记录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和一个旧时代的灭亡。
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卷宗。
他随手拿起一卷,打开。
是关于清河崔氏的罪证。
“……贞观元年,崔氏勾结地方官,强占良田三千亩,致使百户流离失所……”
“……贞观二年,崔氏族人崔仁,当街纵马,踩死平民,后以白银百两,买通京兆尹,不了了之……”
“……贞观四年,崔氏为垄断丝绸贸易,暗中派人烧毁西市三家小商户之仓库,并嫁祸于人……”
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
李世民的脸色越来越白,握着卷宗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这些事情,他知道吗?
有些,他知道。有些,他不知道。但就算知道,他又能如何?为了朝局的稳定,为了拉拢世家,很多时候,他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以为这是帝王的权术,是必要的妥协。
可现在,当这些罪恶被赤裸裸地白纸黑字记录下来,汇集在一起时,他才发现,那是何等的肮脏和丑陋。
他治下的“贞观盛世”,在这些血淋淋的记录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和虚伪。
他放下崔氏的卷宗,又拿起另一份。
是关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告。
“……报名首日,长安城内报名人数逾三万。其中,寒门、平民子弟占九成以上……民众反应热烈,称此乃‘千年未有之德政’……”
报告后面,还附上了几份报名者的资料。
“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