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相伴时刻(第1页)

大军开拔,烟尘滚滚。

李世民被安排和孙寒同乘一辆指挥马车。这辆马车内部空间极大,一侧墙壁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标注着各种符号的西北地区地图。另一侧则是一排书架,上面塞满了各种文件和卷宗。正中间一张大木桌,上面同样铺着地图和一些奇怪的工具,比如几把长短不一的尺子和几个玻璃圆盘。

刘伯温和另外几名穿着军官制服,但看起来更像是文士的人,正围着桌子低声讨论着什么,手里的笔在地图上不停地圈点勾画。

整个车厢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高效的氛围。

李世民局促地坐在角落的一个小凳子上,感觉自己与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他就像一个不小心闯入神仙洞府的凡人,看着那些仙人推演天机,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的目光,忍不住地透过车窗,望向外面那支正在行军的军队。

他越看,心中的震撼就越是无以复加。

这支军队的行军方式,太奇怪了。

在他过去的经验里,大军行军,最怕的就是拉长队伍,首尾不能相顾。所以通常都是尽可能地让队伍变得宽一些,短一些。

可孙寒的这支军队,却是一条细长的长龙。

最前面,是数百名骑着快马的斥候,像撒出去的豆子,分布在主力前方和两侧十几里的范围内,不断地用旗语和信鸽传递着信息。

斥候后面,是前锋部队,大约一个旅的步兵,他们和主力部队保持着数里的距离。

再往后,才是庞大的主力军团。步兵、炮兵、辎重兵,分门别类,各行其道,彼此之间保持着固定的距离,互不干扰,但又随时可以相互支援。

整支队伍,就像一条多节的蜈蚣,每一节都有自己的功能,既能独立行动,又能协调统一。

“他们在干什么?”李世民终于忍不住,指着窗外一队正在路边挖坑埋设木桩的士兵,向孙寒问道。

那队士兵大约百人,他们行动迅速,分工明确。有的人负责测量距离,有的人负责挖掘,有的人负责竖立木桩。每隔大约一百步,他们就会在路边立起一个涂着白漆的木桩,上面用黑色的墨,写着一些数字。

“里程桩。”孙寒头也不抬地回答道,他的目光正专注地看着桌上的一份文件。

“里程桩?”李世民不解。

“标记距离。”孙寒放下文件,抬起头,似乎觉得这是一个值得解释一下的问题。“从长安城门开始,每隔一百步,设一个小桩。每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